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家的情况顾秋白不得而知,只是徐寅之果然不再来画院了。

暂时把他的事抛在脑后,一连数日,顾秋白都在核对接下来的“漫展”事宜。

长安商会的会长陈海,听说春在堂想办大型活动,大手一挥,把自家的园子租了出去。

陈海家的戏园,是长安商会商人们消遣常去的地方,一般不对外开放。

此地为前朝某名士遗留,陈海花了大价钱买下,名士在园中假石上题了不少诗词,如今已成绝笔。

陈海买下之后,保留了遗迹,又大刀阔斧的人工造池,造假山,廊桥,八角亭,戏楼...使其更具游览价值。

山池逶迤,景致扶疏,且规模广大,办大型活动也完全可以消化。

陈海答应的痛快,结果在租赁费用上倒是一分不让,宋卿卿的功力还是比不过陈海,最终也只能妥协,毕竟,没有比这园子更适合的地方。

实际上,陈海能出借都已经是千金难求了。

地方定下了,顾秋白也不能按照现代漫展的形制去做,考虑再三,还是以大型实景沉浸式剧本杀为主。

除了《万里行舟》,《漫画周刊》中的人物也可以安排上,正好《白蛇传》,《牛郎织女》这些经典戏曲,只需稍作改动,便可请戏班在戏楼上演出。

再安排上帅哥美女Npc,做些小任务,增加沉浸感。

任务关卡要怎么设计,活动有哪些安排,Npc人员培训,还有招商活动...

还有皇帝亲口应下的画院国子监联名台历。

不说百姓是否买单,光是国子监和画院那帮学生,背后的人脉关系网就是剪不断理还乱。

大庆的读书人皆以能着书立传为荣,何况这次还有圣上钦点。

日历这东西不稀奇,也有书肆用名家的诗画做过类似的日历,包括各路神仙版本的,纯文字日历版本的...长安人可是很潮流的。

只是,上头有学生们的作品就稀奇了。

其中三百多件作品,先不论其内容,光是想想,从国子监和画院出品的,未来有多少人能做大官,成名士的,这投资只赚不亏。

虽说大庆朝没有台历的模板,但不过就是增加一个小装置,让其可放在桌面上罢了,工匠便可以轻松搞定。

能做出这个,对顾秋白来说意义非凡。

穿来这个时代已经数年,但真正的入世,便是从她来长安开始。

她是活了两世的人,早已不再迷茫未来。

能给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就算她来过这个世界的证据了。

自顾秋白阴差阳错成了画院的夫子,又走出漫画班,开始在画院上公开课以后,画学生们或多或少会受到顾秋白画法的影响。

和纪沛然推崇的一样,顾秋白主张博采众长,百花齐放,她本人把前世学会的东西方的画法,以各种方式展示给画学生们,以此为启蒙,让他们探索多种画风画法。

白泽,秦羽,陈稳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宫廷画为基础,慢慢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创作,譬如白泽钟爱光影的艺术,秦羽酷爱水墨的飘逸,陈稳对色彩运用有独到的想法...唯其形似宫廷画,实际的画中,已经有了无穷的变化。

量变引起质变,总有一天,画院会变成这个时代最先锋的艺术学院。

顾秋白忙着,画院的事也没落下她。

皇帝随口一问,顾秋白随口一答。皇帝却觉得大有可为。

连带着,皇帝对礼部这些年的表现也很不满意,楚怀远听着,面不改色,满嘴“臣无用”,把皇帝堵得死死的。

只不过,隔天就风风火火交出了具体执行的折子。

作为职场老油条,什么时候需要效率高,楚怀远还是门清的。

礼部在六部之中,向来地位低些,算个闲散部门,远离纷争。也就是在这样的外交礼仪上,用处大些。

大型商业街区的设想一出,礼部以接待使臣人手不够为由,大部分执行的活都分了出去。

画展全权丢给画院主理,商业街,则是由户部和吏部共同筹备。

顾秋白两头跑,好在有个宋卿卿帮忙分担。

宋卿卿对这样的大型活动,简直就像打了鸡血一般。春在堂这边甚至都不够她忙,她还饶有兴味的去陈海那边了解了一下商业街的具体政策,甚至和陈海商量要做商业街地图+翻译的租赁模式,准备狠狠赚一波外国人的钱。

她还在商业街谋了个摊位,准备让目前正在培训中的画师们,试验一下培训成果,作现场作画的生意。

顾秋白叹为观止,如此的社交手段和商业思维,宋卿卿只打高端局,天生就该吃这碗饭。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半月。

工程量虽大,但在如今的皇帝治下,却算是井然有序。

第一批使臣——不丹,率先抵达了长安。

不丹的国名当地语言叫\"竺域\",意为\"雷龙之地\"。是典型的佛教国家,由吐蕃的一个部落发展而来。

与大庆来往密切,大庆如今的佛教繁盛,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往。

戴逵所作五躯佛像,是他的得意之作。

使用了夹丝漆像的工艺,这种工艺由戴逵首创,先制木胎,再在外面包上一层层的丝麻布,然后在麻布上一层层刷漆等油漆干透了,把里面的木胎去掉,形成里面空心外面是麻壳的漆像。

这尊佛像如今便放在不丹的皇宫之中,被皇室珍藏。

除此以外,高丽,琉球,女真等国,都陆续抵达了长安,暂住在长安的驿站当中。

使臣团皆余百人,浩浩荡荡入城,面见皇帝。

长安城的盛典,从这些外邦人踏上长安土地的这一刻,便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