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222章 与天子穿一条裤子的内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与天子穿一条裤子的内阁

“想必方阁老也知道,历届科举,谁能担任主考官,谁就能够凭借那些中举的考生,在朝堂上获得更多话语权。”

面对方从哲的疑问,周嘉谟也是直言不讳的说出了人们争夺主考官的真正意图。

方从哲也点了点头,“这话倒是不错,毕竟,主考官对那些考生也算有了半师之情,借此收上一些弟子,也是常有之事。”

这种事情,在大明官场来说,已经是一种潜规则了。

像后世影视剧中那样,利用科举卖题捞钱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扯淡。

只有收取一些有潜力的弟子,作为自己在朝中的支撑,扩大自己的势力,才是人们所需求。

谁也不会为了一点儿银子,去收一帮蠢货。

周嘉谟随即笑了笑,“那么方阁老觉得,凭陛下的睿智和英明,他能猜不出那帮东林人的意图吗?”

“这个嘛……肯定是瞒不过陛下的。”

一听这话,方从哲愣了一下,旋即露出一丝苦笑。

当今陛下虽然年少,但通过这一年多的接触,以及发生的那么多事情,方从哲也是不敢小瞧了这个少年天子。

周嘉谟一脸凝重的说道:“当今朝堂经过几次变动,好不容易趋于平衡,陛下自然不会任由那些东林人借着此次科举,而变得一家独大,这种情况不仅对陛下不利,对咱们也同样不利。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只有把陛下的人推上去。

毕竟,陛下身为君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朝堂的平衡,定然不会像那些东林人只提拔自己人。

这样一来,陛下不仅会呈咱们一个人情,对于你我下面的人也会……”

说到最后,周嘉谟只是眨了一下眼睛,并未再继续说下去,他相信,方从哲应该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当皇帝的,首要的目标就是平衡,即便是忠于天子的帝党,那也需要其他势力进行牵扯才行。

毕竟一家独大的话,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人生出不该有的想法。

因此,他们也明白,天子在培植自己势力的同时,肯定也会分一些出来给其他势力。

如今内阁的这几位,都被东林党弄得失去了竞争主考官的资格,再想从科举当中获得一些好处,就只能依靠当今天子了。

毕竟,依照那帮东林人非我即敌的尿性,一旦被他们掌权,自己这些人,要么投靠,要么滚蛋。

不像天子,好赖还能给自己留一些好处出来

利益决定了立场!

方从哲与孙如游二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随后,内阁便重新拟定了一份举荐名单,将徐光启与王在晋提到了靠前的位置。

“呵~,这个周嘉谟,还真是个聪明人呢!”

看着内阁新送上来的举荐名单,朱由校不由轻笑一声。

吏部,一直都是朱由校最为惦记的一个衙门,之所以到现在还没动,一是因为自己手下没人,二就是因为周嘉谟这个吏部尚书。

经过之前一连串大案要案,兵部、户部、刑部、工部的官员,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清洗和牵连。

唯独周嘉谟和吏部,却完美的躲了过去。

要知道,吏部可是负责官员的考核升迁、任命等职务,其地位仅次于内阁,一直都牵着所有文武的目光。

这样的一个衙门,按理说,无论什么事,都应该其首当其冲才是,结果,却在周嘉谟的带领下,到现在都安然无事。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虽然在朱由校登基之后,周嘉谟一直毫无建树,存在感也很低。

但是,朱由校却感觉的出来,这是一个识时务且非常有手段的人。

这样人的,对于朱由校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方从哲已经老了,做事畏首畏尾,这首辅的位置,也是时候换一换了呢!!”

轻声呢喃了一句之后,朱由校随即拿起朱笔,将王在晋的名字圈了起来。

虽说徐光启是朱由校第一个提拔起来的心腹官员,而且能力非凡、忠心耿耿,但是,他毕竟还顶着天主教徒的身份,去做主考官,还是不太合适的。

很快,朱由校的批复回到了内阁,然后明发圣旨,昭告天下。

这一结果可以说是打了东林人一个措手不及,谁也想不到,内阁竟然选择向天子妥协,直接越过百官举荐了王在晋。

这种情况,跟当年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有何区别?

一时间,朝野上下,对于内阁,那是骂声一片。

更有许多冲动的官员,直接去堵了内阁值房的大门。

对于这些人,朱由校也是毫不手软,直接派锦衣卫,将他们以冒犯上级的罪名给下了诏狱。

随后,朱由校又给内阁下传了一道旨意,凡是冒犯上级之人,轻则罢官,重则发配。

内阁也不含糊,直接按照天子的意思,向百官明发了一道圣旨。

圣旨的意思很直接:有意见可以向上提,但谁要是敢动手动脚的,那就办了你!

看到天子与内阁合力一处,百官也没了办法。

内阁的上面就是天子,如今天子和内阁穿一条裤子了,百官能怎么办?

风波过去,朝廷也紧急派出了数十名信使,前往大明各个府县,宣读开恩科的圣旨。

得知消息的学子们,顿时陷入了一片欢腾之中。

科举,自隋唐以后,便成为了天下读书人永远也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常言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想要获得美女,财富和地位,只有参加科举这一个途径。

古往今来,对于那些寻常人来说,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要打破原有的阶级地位,只有参加科举这一条道路。

只不过,后世换了一个说法——考公。

一旦通过了科举,那么一个人的一生,都将会变的不一样了。

就像大家熟知的《范进中举》,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是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实则为科举制度的真实写照。

朱由校无力去改变人们对科举制度的认知。

因此,他也只能尽力的使科举制度向着对自己和大明有利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任由其成为人们人之中的那个一步登天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