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221章 不谋而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职场里有句话说的好,当一个人想要争取某个职位,却又希望渺茫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那些有希望的全部搞下去。

当那些有希望的人被搞下去之后,领导没的选了,才会将目光往下放。

而李三才等人,选择的正是这个方法。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朝堂之中,除去孙如游、周嘉谟、刘一燝等人之外,最有希望担任主考官的人,就是他们了。

至于方从哲,则不在他们的考虑当中。

首辅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即便是天子,也不会让当朝首辅去担任主考官的。

第二日一早,东林人的题本,就摆到了朱由校的案牍上。

这一次李三才等人很聪明,他们也明白,这次弹劾,一旦提及科举之时,定会被天子认为,他们这是在党同伐异。

到时候,孙如游、周嘉谟等人倒了,他们也站不起来。

因此,他们的题本当中只是单纯的弹劾,关于主考官一事,却是只字未提。

看到这些题本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东林人的为国为民、大公无私,朱由校也不由笑了。

如果不是来自后世,他还真的会被东林人表面的这一套给感动到。

虽然明白东林人的用意,但是朱由校并未封驳这些题本,而是全都进行了批复,顺着东林人的意思,命有司对孙如游等人进行调查。

因为,对于朱由校来说,他同样不希望孙如游、周嘉谟等人,来担任此次主考。

无论是孙如游也好,还是周嘉谟也罢,虽然他们没有参与到党争当中,但他们都是先帝遗留的老臣,不是自己人。

再加上之前内阁先后两次封驳了自己的旨意,可见他们对自己也并没有多么的亲近,行事全都是依照全体文官的利益去考虑。

这样的人,朱由校早晚都会将他们赶出朝堂,自然不会让他们去担任主考官的位置。

而今东林人的这些弹劾题本,却也刚好遂了他的心意,两方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很快,朱由校批复的题本送到了六科进行传抄。

而大理寺也接到了命令,对孙如游、周嘉谟等人进行了传讯问话。

正所谓,黄泥甩进了裤裆里,不是屎,它也是屎了。

就像后世那样,警察叔叔突然上门问话,就算你没犯罪,周边的人,也会认为你犯罪了。

面对这种情况,无论你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想要做事找工作的话,都不太不可能,更何况是主持科举这种大事?

因此,孙如游、周嘉谟等人,在接受调查的同时,也纷纷上书请求辞官以证清白。

对于孙如游等人递上来的辞呈,朱由校全都选择了留中不发。

虽然朱由校也很想让他们有人,但是眼下自己提拔起来的那些人,并没有能够接替他们位置的人选。

一旦他们走了,东林人定会趁机上去,这是朱由校绝对不允许的。

随后朱由校下了一道安抚圣旨,其中的意思也很明显:清者自清,既然有人弹劾,就要接受调查,朕还是信任你们的,安心继续做事吧,至于主考官一事,就不要想了。

接到朱由校的圣旨之后,孙如游等人也是无奈的摇头叹息一声,选择了任命。

天子不放人,他们也不敢随意离开,背上一个弃君的名头。

经此一事,原本那些最有希望担任此次科举主考官的人,全都失去了竞争的资格。

自以为得逞的东林人,也为之欢欣鼓舞,纷纷开始上书举荐担任主考官的人选。

内阁将百官举荐的名单拟好之后,送到了乾清宫。

“呵~,这帮家伙,心眼儿还真多呢,也不怕自己玩儿砸了!”

看着举荐上来的名单,朱由校不由冷笑一声。

这份名单上,只有五个人,分别是李三才、孙慎行、高攀龙、黄立极和崔呈秀。

至于东林人为何将黄立极和崔呈秀给加进来,无非就是矮子群里拔高个儿罢了。

如今黄立极和崔呈秀不过是一个五品左右的小官罢了,无论是资历还是官职,都无法与高攀龙等人相比。

再者,黄立极与崔呈秀,之前一直被百官归为阉党一派,天下的学子,自然不会服气。

要是朱由校真的圈他们做了主考官,自己登基后的第一次恩科,难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生出乱子。

“哼,把这份名单打回内阁,让他们重新拟定!”

冷哼一声,朱由校随即将名单扔到了地上。

一旁的王安,快步上前将其捡起,然后向外跑去。

得知名单被天子驳回之后,百官又一次上本举荐。

这一次高攀龙、李三才等人的名字依旧在举荐名单之中,而黄立极与崔呈秀,也被替换成了孙承宗与朱国祯这两个亲近东林党的人。

好吧,这一次留给朱由校的选择不多了,怎么选都是东林党得利。

“哼,将这名单打回内阁,重新拟定!!”

既然选不了,那朱由校就不选了。

反正开恩科的事情已经传出去了,拖延久了,自然会有人着急。

面对连续两次被驳回的名单,内阁的几位阁臣也明白了天子的用意。

孙如游笑着说道:“看来陛下并非不喜黄立极与孙承宗,而是不喜高攀龙、李三才之流!”

“哼~,这样也好,咱们下来了,他们也别想上去!”

周嘉谟轻哼一声,显然仍旧记恨着东林人弹劾自己一事。

桌案后的方从哲无奈的摇了摇头,“好了,二位还是先说一说关于主考官人选一事吧!”

周嘉谟随即说道:“那就把李三才和朱国祯换下去,把徐光启和王在晋添上!”

方从哲与孙如游不由愣了一下,看向周嘉谟的目光多了一丝不解。

“为何会选他们两个?”方从哲不由问道。

“因为,他们是陛下的人!”周嘉谟淡淡的说道。

显然,周嘉谟说了一句废话。

如今的朝中,谁不知道徐光启和王在晋是陛下的人?

前面的几次举荐,百官之所以没有举荐徐光启与王在晋,就是担心天子圈定他们做主考官。

毕竟,他们一旦上去,肯定会按照天子的要求来出题选人。

这样一来,此次科举的好处,就尽归天子了,到时候受损的,是所有人的利益,这可不是百官愿意看到的。

“怎么,难道方阁老也跟那些短视之人一样的想法吗?”

见到方从哲与孙如游怪异的表情,周嘉谟不由笑声问道。

方从哲眉头一抬:“此话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