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商会的会议,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说白了,胡琼芳并不是来征求会员们同意的。

她只是来给会员们送福利的,有人要是不要,她也不会求着别人要。

就那么几车皮冻带鱼,大伙儿分一分,要是都不要,那可就都便宜她咯~

胡琼芳摆出了一副爱要不要的样子,其他人反倒心里嘀咕起来。

嘀咕归嘀咕,第一批冻带鱼到货的时候,到商会登记交钱拿带鱼的,可是一个都不少。

更搞笑的是,那个家属在供销社上班的商户,第一次找商会拿货之后,第二次居然又加单了。

原因就是他把商会集中采购的冻带鱼拿回店里,他老婆一看,好家伙!

商会采购的冻带鱼,比他们供销社的还大,肉也多,价格还便宜。

本来他老婆还打算过年从单位买一批冻带鱼,留着给亲戚家分一分呢。

一看到丈夫从商会采购的冻带鱼,立刻改变主意,不从自己单位买带鱼了。

前些年商品统购统销那会儿,她在供销社上班,家里亲戚朋友就差把她捧上天了。

就指望着逢年过节的时候,能让她帮忙,从内部买点排队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呢。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这才过去几年啊,市场放开后,有门路有胆量的个体户们,已经能搞到比供销社更物美价廉的货品了。

可笑的是,她们供销社现在还沉浸在以前统购统销、东西不愁卖的美梦里呢。

却不知道,他们还在卖着九毛钱一斤的冻带鱼,外面的个体户们,已经绕过供销社,直接去原产地采购,把批发价都打到了五毛钱一斤……

1986年的春节,胡家人都没有再回村过年。

天上掉钱了!

所有人都在忙着捡钱,谁还有心思回老家去,嗑着瓜子,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家长里短?

临近过年,长达一个多月的春运开始了。

336省道,车来车往的,热闹的不得了。

今年胡琼芳他们不用再冒着风雪,推着三轮车去省道边上叫卖盒饭了。

光是两家快餐店每天24小时不打烊的营业,就把胡琼芳和姜甜母女两个,熬得都快成黑猫警长了。

这会儿也没人再管什么实习生还是学徒工了,之前姜甜从学校招的那批“学徒工”,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拉出来当正式工用!

胡琼芳名下的两家饭店,春运期间,正式宣布24小时营业,所有员工三班倒,快餐、饺子、面条、包子、粽子、茶叶蛋……除了没挂牌子,芳姐快餐已经和后世的服务区功能差不多了。

唯一尴尬的大概就是,童老板不知道发了什么癫。

居然跑到新店旁边,也开了一个加油站。

这样一来,快餐店就更像是高速公路服务区了——这边餐饮休息,那边汽车加油,功能十分齐全。

姜甜自己也忙得脚不沾地。

恨不得把自己给劈成三瓣。

春运高峰期啊,她在县客运站买的那个门面房,现在每天的营业额都高得吓人。

也怪她自己,把门店设计得跟其他家都不一样,一眼望过去,简直是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尤其是在拥挤嘈杂的汽车站,眼前突然出现一大片竹林,哪怕是刷绿油漆造的假竹林,也让人忍不住想凑近去看看。

这一看,就彻底走不出来了。

华夏的老百姓都是这样,平时过日子抠抠搜搜的,过年过节的时候,钱就跟不是钱一样,花出去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姜甜这个小奸商多坏呀,过年前,她又画了几张辣眼睛的“设计图”,让赵东亮帮他赶出来一批大红色的竹编礼品篮。

编好的竹篮,整个浸泡在大红色染料里,染成喜庆的红色,晾干后,里面装上胡姥姥特色大肉粽,韩季松从新省运回来的各色稀罕干果,还有各种糖果、糕点。

这么沉甸甸的一个礼品篮,拿去送人,简直不要太体面哦~

汽车站这家门店的新年礼品篮,价格并不便宜,根据里面装的东西贵贱,一个礼品篮,价格从八块到二十八块,最高的“至尊团圆大礼盒”,甚至标价六十六元,比普通老百姓一个月工资都高。

但,谁让姜甜会选地方呢。

汽车站这种地方,能经常花钱坐车的,都不是真正的穷人。

更何况,大过年的,有些不差钱的个体户,要给人送礼,太便宜了反而拿不出手,这样一份超大新年礼盒送上门,光是重量,还有里面琳琅满目的年货,就足够让收礼的人对他印象深刻了。

送礼嘛,最要紧的,当然就是要让收礼的人记住自己。

姜甜一开始搞出这个标价六十六元的团圆大礼盒的时候,赵东亮都觉得她疯了。

可没想到的是,第一批拿去汽车站试水的大礼盒,居然不到一个礼拜就全部卖完了。

这下子,压力再次给到了赵东亮那边。

赵厂长真是痛并快乐着。

本来以为粽子的季节过去了,他这个竹编厂,要迎来好几个月的淡季呢。

结果没想到,姜甜根本就没打算放过他,一口气找他定了一万个大红色的新年礼品篮,还特别要求定做了一批特大号的船型礼品篮。

造型怪异就算了,还让他找个毛笔字写得好的,在做好的篮子上,写上“一帆风顺、新年大吉”八个字。

搞这么花里胡哨的,怪不得能卖的那么好!

就这样,忙着给汽车站那边供货的同时,姜甜还要帮着胡姥姥给粽子厂备货。

谁能想到,当时姜甜拿来忽悠人的理由,现在居然变成真的了——胡姥姥大肉粽,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宣传下,居然真的混成了“本地知名土特产”。

这下好了,原本只是在端午节前后卖的最火的粽子,过年前这段时间,再次迎来了一个采购高峰期。

无数本地人跑到胡姥姥大肉粽销售点,买了真空包装的粽子,或者寄给外地的亲戚朋友,或者给一年没回家的孩子们尝尝味道。

胡姥姥这回是真的“数钱数到手抽筋”了,不得不把外孙女找过来帮忙。

她倒是想找亲孙子孙女来帮忙,但家里今年的生意也很火爆,一点都不比粽子厂轻松。

胡二舅从南边批发回来的成衣和皮鞋,直接卖爆了。

胡大舅直接把自家饭店内部装修改造了一下,摇身一变,成了整个双峰镇最大的一个服装店,每天人来人往的,家里三个大人忙得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就连几个孩子都被拉了壮丁,负责给服装店上货,贴价格标签。

胡二舅只在家休息了几天,就再次挤上了南下的火车。

这次他还从胡姥姥那里借了几万块钱,打算先坐火车去当地选好货,再雇一辆货车拉回来。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不知不觉就到了年三十。

全家人都集体瘦身成功。

今年两家忙的连自家的年夜饭都没顾得上张罗,胡琼芳干脆让店里的大厨提前准备了两桌年夜饭,他们两家今年的年夜饭,直接就在店里吃了。

1986年的春节,乡镇还没有禁燃禁放,年三十傍晚,天还没黑,外面就已经有人家,迫不及待地开始放鞭炮了。

今年他们两家都赚了不少钱,做生意嘛,难免要讨个好彩头。胡大舅特意找人买了一挂一万响的鞭炮,鞭炮一响,黄金万两!

伴随着门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两家人一起举杯,共同欢聚春节。

吃完年夜饭,姜甜迅速从后面拿出两个大铁盆,倒扣在地上,又把胡姥爷和胡姥姥搀到上面坐下来。

几个晚辈嘻嘻哈哈地轮流上前给二老磕头拜年。

作为胡家目前最有钱的土豪老太太,胡姥姥今年出手可大方了,给几个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的红包,一视同仁,每人都包了一千块!

姥姥姥爷给了红包,接下来就轮到胡琼芳,还有两个舅舅舅妈了。

姜甜今年也大赚了一笔,但并不妨碍她收红包的快乐。

姥姥姥爷一千,大舅大舅各五百,亲妈也是五百,一顿年夜饭下来,姜甜就到手两千块钱。

“发财咯~”几个小的数着红包里崭新的大团结,美滋滋的恨不得跳起来。

“这算啥?明年咱家肯定更有钱。”姜甜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