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章

丁蔓家种苞谷的时候,让丁蔓感动的一幕出现了。

村里人都知道丁家吴家男人们都被请出去了。他们感念丁蔓给他们带来生机。

村民们因为栗子,去年一秋天,至下雪天捡栗子卖给丁蔓,勤快的人家卖了一两多银子。懒惰的陈二木都卖了三百文。

鸡蛋,喂的鸭鹅丁蔓都收,今年春天大家再也不阻止母鸡孵小鸡了,无论多少,蔓姑娘都要。

过年的时候,村民们少有的添了新衣,大人不买的也给孩子扯身新衣,买根新头绳。

年夜饭上也都见了肉,蔓姑娘还给村民们一家一捆鲜菜,五文一斤的菜呢。

穷困的人家也不用一条棉裤倒着穿了,一个人回来脱下棉服。

另一个再从被窝里钻出来穿上出去。

这种情况没有了,这些变化都是丁蔓带来的,

村民们自发的来到丁家地里,根本不用丁五和伍成昆动手,一上午功夫,苞谷,土豆全部种植完毕。

丁五和伍成昆牵牛又去各家帮忙。靠林村呈现了一片和谐景象。

丁蔓和陈兰,吴大妮,岑倩云也没闲着,她们把发酵好的豆子,加上食盐,没有淀粉,丁蔓加了一些面粉,又放了一定比例的糖,加上水,又放在缸里发酵。

发酵了六七天左右,放水里蒸,最后用布过滤出黑褐色的液体。酱油制成了。

丁蔓把酱油盛在三个小罐里,一罐留家里吃,一罐让岑倩云捎回去吃,另一罐丁蔓让岑倩云捎给裴庆。

丁蔓决定大量收购豆子,制酱油。

村民们有丁家三头牛帮忙耕地,比往年提前好几天种完了苞谷。

丁蔓决定再次盖房子,把自家堂屋打通,北墙开一道门,改成两进房屋,这次她决定垒院墙,安大门。

王铁柱家挨着赵腾家盖,他家也分了五亩口粮田,也已经耕种完毕。

同时要盖房子的有齐明,杨天成,向铁柱,孙氏也给娘家批了一块地基,紧邻王铁柱家。

丁蔓把孙全一家人的卖身契交给孙氏,孙氏去衙门消了籍,又给孙全等人落了户。

齐明也给他家分了田地。秦大虎秦刚父子高兴赶着牛车来送砖瓦,这才几个月功夫,靠林村又要盖新房子了。

丁蔓买的砖瓦最多,她在两间作坊边上的空地上,又盖了两间作坊。

这次把所有作坊和她的住宅全部围墙围起来。在作坊和她家的中间垒一道墙隔开,安两扇大门。

胡大海又背着包裹来到靠林村。有了胡大海的专业指导,房子迅速的盖起来了。

稻谷因为插秧早,增加有分蘖,插秧早,分蘖早,秧苗秆显的很粗壮。

苞谷苗叶子长到五六片的时候,所有新房全部盖成。作坊被院墙围起,中间留一扇大门。

丁蔓家高高的院墙,大门框,整个一扇大门。门上留有一扇小门,平时出入走小门。

门框上方挂着匾额,上面写着丁府二字。

苞谷第一次锄草的时候,外出的那批人陆陆续续的都回来了。

每一个人出去这一段时间,都有了变化。

尤其是丁大石,依然是憨厚的,但是却多了主见和坚持。

接人待物方面也敢于发表意见和提自己的建议。

陈木变化也很大,他以为自己家很苦了,没想到还有人比他更苦。

有的人衣不蔽体,有的人家只有男人们脚上有双露脚趾的鞋,女人和孩子穿着草鞋。

和那些人比,他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天堂。

丁蔓当初的预料一点儿也没错,他们这些人分别去了别的县,靠近县城的村庄执行的非常好,偏远地区根本没法全面通知到。

而且有牛的村庄还好,有的村庄没有一头牛,人工拉犁,犁地有限,就是他们亲自指导的村庄,也不是全部都遵照了新种植方法。

墒情不等人,错过了季节更减产。老方法产量不高也产粮不是?等到秋收时节,有了对比,他们自觉的就会按新方法种植,像靠林村。

昌县是执行最彻底的一个县,岑县令发了狠,那些天衙门里除了不能动的,全部下了村庄。

苞谷种完,岑县令晒的脸色黝黑,不是那身官服,没人认出他是县令。

还有一个县就是丁大石去的沂水县,县太爷也是和丁大石一起,天天跑在田间地头,沂水县有十二个村庄。百分之六十的碍于官威,按照新方法种植,有的农户县令和丁大石一走,他就迅速的补种子。

他固执的认为一棵种子怎么会打粮多过四五棵?不应该种的越多才能收的越多吗?

像这户人家的想法做法大有人在。小胆的不敢补种子,严格按要求施肥锄草浇水,秋收的时候也让他们收获了欣喜若狂。

补种子的人家收获了后悔和嘲笑。他们本来有机会吃饱存粮的。人生就是这样,耍小聪明的人往往会吃大亏。

齐明等盖新房子的都搬进了新居。丁蔓一家人吃暖居饭连吃了好几天。

丁蔓家也办了暖居宴,全村人来吃了流水席。

一辆辆的马车来到了丁蔓家,岑县令,魏帆,裴庆,来福杂货铺的掌柜,因为丁蔓的精制酱油大受欢迎,来福杂货铺掌柜的来丁家订货,直此成了伙伴关系,常来常往。

和掌柜一起来的就是当初接待过丁蔓的那个伙计。小伙计感叹不已。

谁能想到当初衣衫褴褛的小姑娘竟有这么大的本事,父亲还授了官职。

粮铺孟娘子也携女来到贺,丁蔓忙和陈兰把孟娘子母女迎进去,让李氏招待。秦大虎父子被丁大石迎了进去。

吴财再次被吴大请来参加暖居宴,一家人看着丁蔓高高的院墙,精致的二进院子。

一间间的作坊,看着吴大吴二弟兄俩穿绸缎衣服,俩人的媳妇儿头上的首饰,吕氏的富态,再看看自己一家人的穿着,即使觉得穿来最好的衣服,也被比的很寒酸。

吴财一万次后悔自己选择了青顶子村。青顶子村富裕,却很难融进去。到现在为止,他们认识的村民都有限。人家根本不和他家深交。

吴财媳妇儿看着贵气的丁蔓,听说丁大石还当了官,回头看看自家的大宝,再也不敢升起那样的念头。

丁蔓在屋里,陪着岑倩云,孟娘子的女儿孟菁菁,吴大妮姐妹和陈兰姐妹都在。

徐珊给奉上茶水,退到一边。几个女孩子叽叽喳喳的谈论着衣服,首饰,爱好,打扮,这些永不过时的话题。

吴四妮伏在丁蔓耳边悄悄的说:“蔓姐姐,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大姐和向大牛议亲了。”

“啊?”丁蔓没忍住啊出了声。她没控制住自己,看向吴大妮。吴大妮开始不明所以,看到自家四妹促狭的看着她,脸腾的红了。

丁蔓看着眼前的小少女,十四岁年龄,还稚嫩的很,竟然要议亲了。

岑倩云好奇的向:“大妮姐,你脸怎么突然红了?”

大妮本就红的脸更红的像要滴血,丁蔓拽岑倩云一把:“姐姐你逗她干嘛?”

陈兰笑眯眯的拍了拍吴大妮:“你害啥羞?不就是议亲吗?尚大牛我们都认识,多大点儿事儿呀。”

吴大妮慢慢的恢复正常,她只是猛不丁的被问,害羞了,她跟着了蔓历练的大方了许多。

她大方的点点头,脸颊红彤彤的说:“是,向伯伯家托媒人来提亲了。”

丁蔓笑问:“姐姐,那你喜欢尚大牛吗?”

吴大妮再历练也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被丁蔓的直白问的脸再次爆红。

孟菁菁第一次接触她们,却迅速的喜欢上了这一群小姐妹。女孩子议亲谈起自己的亲事儿都遮遮掩掩的,没想到这里这些女孩子可以大大方方的谈论婚事。

她睁大眼睛,兴奋的表情一点儿也不掩饰,把自家阿娘来时的嘱咐扔到了九霄云外。

丁蔓好笑的看着她,这是又来了一个岑倩云。

屋子里欢声笑语,不知道在离村子十多里外,两匹马正在疾驰。

马上看服饰,是一位将军和亲兵,如果有上工的妇人在这里的话,就会认出,他们身上的衣服,手套都是出自丁蔓的作坊。

那位将军浓眉大眼,面色微黑,头箍上系着发带,随风飘扬。

将军眼神焦急又激动,不时抽打马匹,腿夹马腹,让马再快点,再快点。

来人原来是丁三石。丁三石十四岁离家,去了军营,今年已经五年了。

军营去丁村征兵时,大哥有妻有女,孩子还小,二哥刚刚成婚,嫂子又怀孕了。

大哥二哥都争着要去,他偷偷的去报了名。

报了名就不能更改了,母亲王氏天天抹眼泪,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不疼。

母亲把他的衣服都收拾好,把家里所有的银钱都给了他。

丁三石含泪告别家人,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到军队。

一开始是在益州,在一处地方,他们每天除了训练就是训练。

刚来时丁三石特别的想家,他不识字,就托军营里识字的人给他写家书。小兵的饷银很少,那段时间丁三石把钱大多花在了请人写信寄信上。

而且从没有收到回信。丁村唯一的识字人是村长,信上的字他都认不全,每次读他都是连蒙带猜,更别提替王氏给丁三石写回信了。

丁三石在训练完后,找到那位识字的覃全友,把自己的所有银钱都给了他,求他教自己识字。

军营里的生活枯燥乏味,覃全友欣然的答应了丁三石,并没有收他的银钱。

自那后军营里的一角就出现了一景,一个小兵训练完,人家在休息,他就在旁边地下写写画画,嘴里念念有词。

许多人都嘲讽丁三石,他也不为所动,有人甚至用脚把他写的字踩平,他也不恼,渐渐的没人再注意他。

丁三石就像缺水的植物,拼命的吸收着覃全友给予的水份。

覃全友一开始只是消遣,教授丁三石只为打发无聊的时间。

丁三石拼命学习的态度,也让他严肃郑重起来,认真的教授他,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认真自律的学生的。

丁三石他们这支队伍在益州训练了三个月,就开拨去了平岭关。

去的第二天,丁三石他们这支队伍就被派上了前线,大股敌兵已经被打退,只剩小股敌人让他们这些新兵练练手。

丁三石拿着大刀,第一次砍向人,不再是操练时的稻草人,是真的人。

热气腾腾的血喷到他脸上,嘴里,让丁三石瞬间白了脸,呕吐起来。

一个蒙军看到机会,挥手朝丁三石砍去。一支箭射中蒙军,蒙军倒在丁三石脚下。

一个将军骑马冲过来,一鞭子挥在丁三石身上:“拿起你的刀!想死别连累别人!想想你的父母,杀!”

丁三石被一鞭子抽醒,他看着一个蒙兵砍倒了同袍席正平,他和丁三石住一个营帐。平时关系还不错。

丁三石嗷的一声挥刀上去,毫无章法的乱挥乱砍,那个蒙军连连后退,被覃全友从后面一刀砍在脖子上,蒙军倒下了。

丁三石急忙蹲下看席正平,万幸他只是被砍中肩膀,昏了过去。

丁三石松了一口气,又提刀和覃全友一起追杀剩下的逃军。

这一场战役下来,丁三石吐了一天一夜,好多天都不敢吃稍微带点儿红色的东西。

他也知道了那天救他的是千总令则辉将军。

自那天起,丁三石苦练技艺,人家练一个时辰,他就练两个,

平岭关时不时的就交战,丁三石变成了最勇猛的一个,回回冲在最前。

很快因为杀敌多,表现好被提为小旗。

那次突袭,丁三石还是率先冲在最前,最后还擒拿了敌军一位将军。

千户令则辉把丁三石的名字报了上去。他很欣赏自己手下的这个小旗,他还知道了丁三石没事的时候就识字,很欣慰。

全军因为打退了蒙军振奋,秦国公大喜,自掏腰包犒赏将士。

让火头军买来十多头猪,杀猪吃肉。

丁三石边吃边和覃全友,席正平谈论杀敌的技巧,完全没了刚开始的状况。

一个小兵走过来,递给丁三在一封信:“丁队长,有您的信。”

丁三石疑惑又微微期盼的接过信,心里乱猜测着。谁会给他写信。四年多了,没收到家里一封信。

前段时间听说云州干旱,又遭受蝗灾,不知道家人怎么样了。

丁三石拆开信,腾的一下站起来,手颤抖着,眼里也溢满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