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回来,两汉时期,农具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农业耕作和管理技术也有了很大的的进步。

西汉武帝时期,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推行北麦南稻的耕作模式,水利事业得到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作物种类。

农业的繁荣积累了大量财富,也为造纸术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耕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作物种类的增加,为造纸提供了充足且多样的原料。

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农民能够种植更多的作物,丰富了纤维植物的供应,如大麻、苎麻等,成为制作纸张的优质原料。

因此,农业的发展为纸张的制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秦朝

始皇如今是对大汉羡慕不已啊,有能干的皇帝、忠勇的臣子、有用的技术,还有那绵延的国祚,怎么,刘姓皇帝就这么行?

想到看着纨绔不堪的刘邦却有如此强盛的王朝,怎么就他出了一个胡亥呢?!

想到胡亥,他就想到自己好不容易统一的大秦居然是历朝最短的王朝,真是气死他了!

不行,越想越气。

嬴政起身走向正在记录的言官身旁,看看抄录成果。

正在奋笔疾书的言官们,正襟危坐,怎么陛下还下来了呢,不行,我得好好表现。

导致一个个抄写得更加卖力了。

【东汉前期,以男耕女织和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小农经济仍然是主导,但已经存在多个手工业行业,如冶铸、煮盐、酿酒、调药、筑仓、造船、蚕织、农具、兵器等。

许多行业都有记录生产方法与经验的着作,并在民间广泛传抄。

古代记事材料最早用于记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在造纸术出来之前,记录和传播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着作需要在民间流传,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造纸术一经出现,为记录和传播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更便捷和经济的方式,造纸术的发明与丝织品的发明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丝绸沿丝绸之路出口到中亚、西亚各国和罗马。在制作丝织品的过程中,漂絮制棉过程提供了将纤维原料用碱性溶液煮沸和用水浸泡的经验。

同时也提供了将纤维束湿润胀大并打散的经验。这两个操作都是造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此外,漂絮过程中使用的竹席为造纸术的发明提供了灵感和基础。】

蔡伦通过天幕的提示,再结合自己平常的经验,不断重复。

他从前常看到的便是笨重的竹简或木牍,虽然也有纸,但那也太粗糙了,不适合用作书写。

那时候他就想如果把纸改进一下,把它造得又轻又薄又白,就可以拿来书写了。

天幕的出现,不仅让他可以完成心中所愿,更让他有了更多灵感。

刘彻对自己这个时代的纸非常不满意,看天幕的介绍,那蔡伦还在后面的一个大汉,他这个老祖宗都没机会用上那么好的纸。

幸亏啊,如今天幕将造纸制造之术告知,他也可以着人制造。

众人看着天幕上的画面,感叹着用来造纸的原料可真多。

【蔡伦作为技术革新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要记住他并不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有各种文献和资料证明,西汉就有纸。

1933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西汉亭燧遗址中,发现了一片西汉古纸,人们称之为“罗布淖尔纸”。

它的原料是麻质的纤维,呈白色,是方块状的薄片。纸质非常粗糙,不均匀,纸面上仍可见麻筋。

根据分析,得出这片古纸是汉宣帝(刘洵)时代的遗物,年代应为西汉中后期,即公元73年到公元前49年。】

【1942年秋,考古学家劳干和石璋如在甘肃省额济纳河沿岸汉代居延地区,清理瑞典人贝格曼发掘过的遗址时,在查科尔帖的烽燧下未掘过的土地挖出一张已经揉成纸团的汉代纸。

并指出纸埋入地下的年代要早于永元十年(公元98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公元105年。

劳干将其称为居延纸,后为避免与后面出土的纸混淆,改称为查科尔帖纸。】

【1957年,西安市东郊灞桥出土了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

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博物馆中,同时还陈列着与灞桥纸一同出土的铜镜。】

【此外,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的“金关纸”;

1978年陕西扶风中烟村西汉窖藏出土的“中颜村纸”;

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亭燧出土的“马圈湾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早期墓出土的“放马滩纸”,据分析,此纸当产于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

……

这些全面清除发掘时发现数量较多、保存较好、残存面积较大的西汉麻纸,其中早期麻纸当产生于汉宣帝时期,比东汉蔡侯纸要早170年。】

天幕下的众人都已经麻了,一件又一件,说是出土出土,不还是挖出来的嘛。

汉代的皇帝们:不好意思,并不想以这种机会被认识。

各朝历代的皇帝朝臣只感觉自己不停的被创。

怎么动不动的就挖墓啊?

让他们好好地待在地下不好吗?

但听到还有外人挖掘时,又是一阵愤慨,后人们就算了,怎么这些外人还来!

老祖宗们:后人们挖没事,你们这群外人滚一边儿去。

不少人担忧着,他们的陵墓会不会也被那什么出土出来啊,他们只想百年后安安稳稳的长眠于地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传统的麻纸外,纸张的原料也逐渐丰富多样,包括藤、竹等。

纸种也是多样化,如白麻纸、黄麻纸、皮纸、桑根纸、草纸等。

医学家和炼丹术家葛洪(公元284至364年)创制了一种用黄蘖浸染麻纸的办法,以防虫害。

这个时期,山东东莱县(今掖县)左伯,他改进了造纸技术,生产出了左伯纸。

与此同时,纸和藻饰书通过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传向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施胶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加工技术,在前秦白雀元年(公元384年),发现了最早的施胶纸。

它是在纸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淀粉糊剂,然后用细石研光,以增加纸的强度和抗水性能。】

记录官:记下,赶紧记下。

早期的朝代也是欣喜若狂,若是纸张研制出来,虽比不上后世那般洁白细腻,那也好过天天用木牍啊,费时又费力。

众人也想不到,光是纸的种类就有如此之多,但还在听着复杂,操作起来只需要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