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8抱金砖 > 第123章 米粮胡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米粮胡同,看着不大,却是一条京城很有名的胡同。

胡适、徐悲鸿、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陈半丁等名人都曾住在这里,并留下过历史痕迹。

南平山家人现在住在这里。

郭向北被杜鹃领着进了客厅,看到上座的老人顿时心里大惊,急忙上前恭恭敬敬鞠了个躬:“南爷爷您好,我是郭向北。”

“你就是郭向北啊,嗯,长得挺精神。别拘谨,坐下说话。”

南老爷子个子不高,头发花白,眼神犀利,精神看上去不错。

郭向北虽然对于南平山的家世早有猜测,但是当真正见到这位老人,他才知道自己的猜测...错的有多离谱!

这位可不是一般人,正儿八经的老革命。跟随古老他们一起陪着老人家跋涉穿越赣、闽、粤、湘、桂、滇、蜀、藏、甘、陕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血雨腥风中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

在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身中七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拼死护卫大队冲出重围,身上留下的弹孔多达十几个!为新华夏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现在依然身居高位却低调许多,主要工作都在军队建设上。

他心中的激动之情简直难以抑制,因为激动的原因身体都有些微微颤抖。

这位老人身上有太多的传奇色彩。

“呵呵,我又不是老虎,你怕什么?”

南老爷子目光如炬,一下子就发现他的异常,笑道:“你夜里单人骑车追了几十里坏分子都不怕,怎么还怕我一个老头子?你和平山认了兄弟,就是自己人了,就当是在家里放松点。”

郭向北长长吸了口气道:“南爷爷,我不是怕。追坏分子我也不怕,我是见到您激动。没想到南大哥的父亲竟然是您,要是知道这样,我肯定不敢和他认这门亲了。”

“哈哈哈,现在可不讲究门户,那些是封建思想,我们家的门槛和其他人一样,都是普通老百姓。你们俩的关系该是怎么样就怎样,各叫各的。”

见南老说的随意,郭向北心里松了口气,所谓的普通老百姓哪个家门口还站着岗哨,他可不敢当真这样认为。再过些年,等南老这些老革命搬入香山,他想进去还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审查手续。

在这样的人面前,多说多错,一动不如一静。他打定主意,问什么他回答什么,不问那就不开口。

“好,我听您的。”

南老喝了口茶,道:“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从小是个神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既然你喜欢在机械厂干那就好好干,把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出来。”

“你设计的那两款枪很不错,可以说非常优秀。现在咱们国家就缺你这样的特殊人才,以后有什么好的想法大大方方说出来,做出来,不用偷偷摸摸。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益,那就叫为国家做贡献。”

郭向北听到这话顿时大喜,有了南老这些话,他就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

这叫什么?在正治上这就叫背书。

有了南老的背书,谁还敢跳出来搞他?

他当即站起身表态:“南爷爷谢谢您,有了您这话,我一定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来。”

“好好好,放心大胆的干。我在海子里还有个会,就不多和你聊了,以后经常过来,小宝可是整天把你挂在嘴边呢。”

南老说完,笑着朝外面叫了一声小宝,然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出了客厅。

“向北哥哥。”

小宝蹬着一辆儿童三轮车哗啦啦停在门口,叫喊着欢快跑了进来。

后面跟着满脸笑意的苗奶奶......

......

从米粮胡同出来,郭向北站在路边长长吐出一口气。

今天实在给了他太多刺激,南老的身份着实让他震惊,也着实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未来前途广阔,就看他怎么把握了。

凌友芳写给她爷爷的信早已经送了进去,监狱同意让回信,但这老头竟然说不回,真是够狠心的。

能让苗奶奶说凌申姜的事很麻烦,那就一定是个大麻烦,他都有些不想去接触这老头。但答应了凌友芳的事又不好反悔,唉,算了,明天去见见吧。

米粮胡同和新开胡同都在什刹海旁边,距离不远。马上就是饭点,他肚子也有些饿了,便顺着什刹海旁边的小路向家走去。

八月天树荫茂密,柳枝随着习习凉风微微摆动,湖面上几艘小船飘荡。沿着湖水周围布满亭亭净植的荷花,红黄绿姹紫嫣红非常好看。

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不时从身后响起,中午下班时间到了。

迎面两辆自行车差点撞到一起。

“唉,小伙子慢点,小心撞到人!”

“不好意思,我赶时间,对不住您了。”

“哟,是你啊,这么早溜班了?中午家里吃啥好吃的这么急?”

“嘿!还真让您猜中了,今个我媳妇生日,昨个买了条鱼,今天中午酸菜鱼豆腐!”

“酸菜鱼豆腐?那美了,你可真疼你媳妇。”

“哈哈,一年也就这一次,老的小的都是她照顾,可不得给吃好点,得嘞,回见。”

“欸。慢点骑。”

面前发生的这一幕,极具老京都人的生活气息,让郭向北不由笑了起来。

这个时代,真好。

他眼睛在湖边四下寻觅,刚才那个年轻人说到酸菜豆腐鱼勾起了他的馋虫。

好久没吃了,酸菜鱼豆腐加上一把辣椒,那个滋味,想到都馋的流口水。

远远看到有两个人影猫在树影下,像是在垂钓,便快步走了过去。

走近一看,果然是两个青年在钓鱼。

这个点能闲的钓鱼的年轻人,不用说,看身上的装扮就知道是没工作。在这钓点鱼赚点零花钱也算是自力更生了。

“哥们,钓到鱼了没?”

郭向北走到跟前小声问道,顺手递出两支烟。

两个人看了他一眼,接过烟笑道:“钓到两尾鲤鱼,肥的很,您要?”

“要。”

郭向北一下就看到旁边浸在水中用柳条编织的鱼篓,干脆道:“两条我都要了,多钱?”

其中一个年轻人放下鱼竿,把鱼篓从水里拖出来,两条约莫两三斤的鲤鱼活蹦乱跳,果然挺肥。

“两条您给四块吧,五六斤呢。”

这个价钱有点小贵,但对郭向北来说无所谓了,这玩意新鲜的还真不好卖,当即付了钱。

年轻人没想到他竟然没还价,高兴的用两根柳枝穿好鱼递给他。

郭向北提着鱼走了两步回头道:“前面新开胡同21号,钓到鱼尽管送过去,只要东西好不差你钱。”

两个年轻人惊喜的急忙点头,“好嘞,您放心,有了好货一准给您送过去。”

这样不搞价的大户可难得,虽然送货上门,但挣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