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操回到兖州,于境内东平国,会晤袁绍,并接袁绍进入东平城。

他隆重设宴,款待袁绍麾下文臣武将。

他又宰猪杀羊,犒劳袁绍残部,收揽人心,收获名声。

意思是曹操是重信义之人,是知恩图报之人。

~~

眼下,袁绍残部不足万人,在兖州境内,掀不起风波。

最重要的是,曹操知道袁家在天下间,尚有些颜面。

袁谭、袁熙、袁尚闻讯其父在东平,必定募兵来寻。

而这些兵将也将成为曹操之兵将。

一旦这些兵将成为曹操的人,那么,曹操就会实力大增。

~~

而曹仁、夏侯悙攻袭许县和陈留郡,实施围魏救赵之策,效果是有的。

毕竟迫使李白、吕布回到了雒阳,也缓解了兖州之危。

所以,曹操能淡定下来,镇静自若地会晤袁绍。

但是,曹操不知道的是,此时赵云、张泰率两部兵马,驻于兖州北面和西面。

明面上,赵云和张泰以大军威压兖州,实际上掩盖了张辽、张合、魏越等诸将北上伐乌丸、征辽东、平高句丽之事。

这种伐战风格,乃是雒阳朝廷的特殊风格。

用戏志才向李白献计时所说的话,就是瞒天过海。

~~

此时,袁绍病重,幸得曹操率部回来接见他,让他安心养病。

不然,袁绍真的会死无葬身之地。

袁谭、袁熙在袁尚的寻找下,会兵一处,也闻讯来到东平,拜见曹操。

袁谭败逃后,遇到也是败逃于途中的袁术,并从袁术那里拿到万余兵马。

~~

袁术原本是嗜财如命,荒废无度之人。

但他这次慷慨大方,送袁谭万余兵马及钱粮,乃是想将帝号归于袁绍,将兵祸引向袁绍。

他就算死,也要拉袁绍垫底。

天底下最歹毒的弟弟,便是袁绍之弟袁术了。

~~

袁术还托袁谭送给袁绍一封书信以及伪传国玉玺。

他在信中说:“天命离汉室已久,靠天下人扶持。

而政出私门,英雄豪杰争夺追逐,分割地盘。这与周末七国无二样,只有强大一方吞并他方。

袁氏禀受天命,应当一统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着。现弟恭让天命与兄,望兄使它振兴。”

~~

袁绍病重,临死之人,也想过过皇帝瘾。

于是,他接过了伪传国玉玺。

但也没当众说什么。

当皇帝的事,得由其麾下文臣武将来提议。

~~

可这个时候,袁绍麾下的文臣武将,岂会建议袁绍称帝?

那不找死吗?

沮授内心暗暗叹息:唉,袁氏兄弟傻到了极致,老夫如何是好?

那曹阿瞒多聪明呀!

伐袁公路之时,曹阿瞒打着朝廷的旗号,实际上占地为王。

现曹阿瞒坐拥数州,跟当皇帝也没什么区别。

但人家就不要什么名义上的位置,揽死兵权,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提升战斗力。

尤其是那个李白,更是狡猾无比。

其明明已经窃汉,却一直都打着汉室旗号,指挥千军万马,驭使满朝文武,比当皇帝还威风。

~~

审配心想:袁氏兄弟如一堆烂泥,总是扶不上墙,可惜啊!

唉,算了,袁本初也是将死之人,不必理之。

接下来,扶其子袁显甫吧。

希望袁显甫能比袁本初聪明些。

~~

逢纪心想:袁本初都要快死了,还想当皇帝,有什么意思?

就算汝立百位妃子,汝又如何能动的了?

汝如此身子骨,站都站不稳,还想当皇帝?

真是卑鄙无耻!

袁本初,汝快点死去吧。

汝死之后,逢某和审正南一起,立袁显甫为主。

~~

监视袁绍一举一动的曹军斥侯,向曹操禀报了袁绍收藏伪传国玉玺之事。

曹操嘿嘿冷笑。

他甚是聪明,没有任何表态。

~~

许攸不敢去见袁绍,但相伴曹操左右。

他对曹操说,袁绍将死之人,其麾下文武不傻,虽袁绍想当皇帝,但无人提议。

如此,袁绍心如枯河,将会活活气死。

况且,袁绍患咯血病多年,一旦气闷,必死无疑。

明公此时,可对袁绍大加示好,以笼络人心,揽天下奇才为明公所用。

~~

司马防也随即向曹操献计说,明公可公告天下,转让兖州予袁本初。

袁本初又有地盘,又想称帝,天下群豪必伐之,明公也可以在乱中取胜。

让袁本初在兖州与太白妖孽决战,但明公可迁走部分人口与徐州、豫州。

如此,袁公路也必来投袁本初。

袁氏兄弟二人便死在兖州。

~~

自此,明公便少了袁氏兄弟两个强敌。

即便明公往后与太白妖孽、伪君子刘玄德、道貌岸然的刘景升、懦弱的刘璋决战,明公也因二袁之死,免除后患,免除后顾之忧。

而明公不仅能收获感恩的好名声,而且,亦可收揽袁本初三子及其麾下兵将。

趁此机会,明公伐张绣,夺淮南,击荆州。

荆州为天下之腹,得荆州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

~~

许攸瞠目结舌地望着司马防,没想到司马防献起计来,毒之又毒。

他心里暗道:世人皆曰贾诩为天下第一毒士,但与司马建公相比,堪称小巫见大巫也!

~~

放弃地盘,等于放弃人口,也等于放弃钱粮及兵马来源。

此举,总是令人心疼的。

尤其是对于曹操这样的雄主而言,更是心疼。

~~

曹操犹豫地说,如让兖州予袁本初,岂不是养虎为患?

在此世上,今后,曹某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敌手?

~~

司马防摇了摇头。

许攸急急凝神而听,想知道司马防献什么歪计。

~~

为说服曹操,司马防长篇大论起来。

他说,袁本初不是虎,是猫!

袁本初表面是虎,实际是猫,形似而神不似也。

何谓仇敌?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何谓对抗之敌?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何谓力敌?

同等或相当

势均力敌,无可匹敌。

何谓敌国?

实力相当的国家或者实力相当于一个国家。

~~

曹操凝神而听,不时点头,感觉司马防言之有理。

许攸也听入神了,感觉司马防确有过人之处。

而且,此人长相鹰视狼顾,令人可怕。

~~

司马防又说朋友平等,敌人对等。

他形象地说,羊和狼,就成不了朋友,也成不了敌人,因为不敌。

兔子也不是狐狸的敌人,仅仅是猎物。

所谓敌人,必须旗鼓相当的。

或此不如,或彼却有。

牛和猪,成不了朋友,也成不了敌人。

因为不类。

就算狭路相逢,也只会擦肩而过。

~~

曹操心头大震,瞪圆了眼珠,怔怔出神地望着司马防。

许攸心道,幸好司马防虽有才,却年纪偏大。

不然,许某在曹公这里,想讨碗饭吃都难。

~~

司马防又说朋友亦有可能反目为仇。

因为敌人和朋友,其实往往跟自己是同类人。

只不过,关系不一样。

朋友就像左手右手,敌人就像前胸后背。

明公和太白妖孽,亦敌亦友,皆想灭其他豪杰,一统天下。

然目下,皆实力有限,只能先灭袁,后图荆。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李!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棋逢对手,实为幸运。

天下无敌,反倒悲哀。

世上若无英雄,便只有宵小。

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和惆怅!

~~

曹操仰天,长长的舒了口气。

许攸也暗叹自愧不如司马防。

他又心道:若曹公这里出奸臣,必为司马防之后。

可怕!可恨!

~~

司马防遂下结论说,由此论证,袁本初非明公之敌。

所谓让出兖州,并非让出兖州全境,乃是让出东平国。

纵观太白妖孽,其每收复一地,如有国,则改国为郡。

是以,雒阳朝廷,今后不再有国中之国。

而趁二袁与太白妖孽决战,明公可伐张绣。

~~

张绣非张济,看到明公感恩袁绍,自然降明公。

此战,不费刀枪,不伤一兵一卒,也是明公进入荆州的一步重要大棋。

尔后,张绣便成为明公之马前卒。

总而言之,兖州乃是四战之地,守是守不住的。

不如,进占荆州,择机夺益州,从此和太白妖孽割据,划江而治。

另外,明公可考虑学太白妖孽,趁早打造水师。

此番,太白妖孽敢伐江东,乃是其早就打造水师。

~~

再者,袁本初命不久矣,又未立世子。

其三长必相互争夺世子之位。

即便太白妖孽不出兵伐袁,袁氏衰落,也是使然。

而郭图、审配、逢纪、沮授、辛评等众谋士素来不和,心定相互拆台。

如此,袁氏内耗已成定局。

~~

哈哈哈哈!

曹操听到此,捋须仰天大笑。

他竖指称赞司马防:建公恩师乃子牙也!智计无双,天下大才。

~~

司马防把握机会,遂向曹操举荐自己次子司马懿出仕。

许攸即时惊出一身冷汗。

但是,他此时当着司马防的脸,又不便建议曹操拒绝。

~~

曹操自然同意,亦知司马防大费口舌为自己献计,必有所图。

于是,曹操便封司马懿为随军主薄。

司马懿,字:仲达。

~~

司马防育有八子。

因其八子字中皆有一个“达”字,在当时,号称司马八达。

司马懿乃是司马防次子。

其少有奇节,聪明多计,富有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慨然忧天下。

当然,这是当时士族中的传言。

司马懿到底是心忧天下?还是谋夺天下?

只怕只有司马防父子才知道。

~~

而当时,人若想出名,若想抬高身份,须有士族名家点评并出着名论断。

如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便是名士许劭点评。

如刘备为求证自己乃是皇室后裔,经常混迹于名士圈子,以求名士点评,令自己声名鹊起。

他获得了“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富有帝王之相”的点评。

但这只是形容和比喻,并非真正如此。

若真有人长相如此,那就不是人了,而是猪和猴的混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