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邈吓得逃往寿春,欲寻袁术求救。

他留下张超带着家眷部属驻守雍丘。

曹操亲率大军包围雍丘。

他围了几个月,攻夺雍丘,杀了张超和张氏三族。

张邈自寻死路,尚未跑到寿春,就被他麾下将士杀害。

这个时候,曹操帐下的谋士建议曹操把刘协接到中原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如此,明公方可对抗渐渐强大起来的雒阳朝廷。

反正袁绍已多次致信各路诸侯,称雒阳朝廷的小皇帝刘正是假冒刘氏血统的,不如将计就计,将错就错。

曹操觉得可行,遂派精兵强将,潜伏向长安行进,准备劫持刘协。

~~

张泰和典韦率部南下长安,潜伏而行,昼伏夜行,行程缓慢。

他们也不急,因为还需要配合赵云北伐,造造声势,却让人不见踪影。

如此,李傕和郭汜控制的长安朝廷,只听雷声,不见下雨。

所以,李傕和郭汜又相互拆台,相互打起来。

~~

恰好,长安今年大旱。

整个关中地区也都大旱。

此时,长安南郊用黄土筑起5层祭坛。

祭坛周围九面红色旗,意味着九五至尊。

红色旗后面是九条青龙。

中间的高士站着14岁的小皇帝刘协。

他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冠冕。

面对皇帝而立于坛下的是身穿青色礼服的文武百官。

祭坛的东西两侧站着两排童男童女。

他们头上戴着红色的羽毛冠,身上则是穿着青衣。

长安朝廷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求雨仪式。

利用这个求雨的机会,刘协暗示了贾诩。

他让贾诩今夜找机会,入宫来见见,有事相商。

~~

贾诩这个人,内心是想为朝廷出力的。

在此乱世,谋士都想择明主或雄主。

辅雄主,择明主,以安天下,成为功名伟业。

贾诩有大才,但是,跟着董卓,董卓算是雄主却太残暴。

李傕、郭汜对他言听计从。

但是,李傕、郭汜明显只是只顾眼前蝇头小利的粗人,不足以辅。

而刘协又太弱。

所以,这个时候的贾诩,内心是很迷茫的。

以他之才,有无数机会见刘协。

但他从来不主动找刘协,也知道自己即便向刘协献计了,刘协也实施不了他的计策。

因为刘协只是一个小孩,又无兵权。

~~

当天晚上,刘协在长安的未央宫的宣室里召见了贾诩。

贾诩是董卓被杀后回长安的。

也是他鼓动李傕和郭泛起兵反王允和吕布的。

因此,贾诩被誉天下第一毒士。

但是贾诩现在很后悔。

因为王允死后,李傕任车骑将军,郭泛任后将军。

这两个无耻之徒把持朝政,为非作歹。

引狼入室的贾诩谢绝了封赏,只肯担任秩600石的尚书仆射,心里也十分抗拒李傕和郭泛。

~~

宣室在长安未央宫,室内非常破旧,灯火忽明忽暗。

刘协找贾诩是了解关中灾情。

他尤其问到贾诩,长安城内有多少灾民。

贾诩说长安城有二十八万人,灾民有二十多万。

不过,灾民并不全在长安城内。

城中的居民加流民大约有十多万。

~~

接着,刘协就问到了敏感问题。

他向贾诩了解这个赈灾粮食到底被谁窃取了?

为何至今没有灾民领到朝廷的赈灾粮食?

~~

贾诩不敢直接说,但也委婉告诉刘协,窃取赈灾粮食的,是李傕、郭泛所为。

他建议刘协让李傕、郭泛去查办此案,必有收获。

因为赈灾粮食原本就是李傕和郭泛监守自盗。

贾诩还向小皇帝建议要委婉点,不要激怒李傕和郭泛,不然会有麻烦。

他还暗示刘协,一旦李傕、郭汜发怒,刘协皇位不稳。

他说如果选择陛下重用李傕、郭泛来查办此案,那个,呵呵,或多或少会拿回一些粮食。

~~

刘协明白了,遂按贾诩之计,召来李傕、郭汜,吩咐此贼去查办赈灾粮食被人窃取之事。

但是几天之后,贾诩的的计策和预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因为刘协太弱,没有兵权,制约不了李傕和郭汜。

~~

这天朝会上。

李傕和郭泛在刘协面前,互相拆台。

李傕说郭汜克扣私吞赈灾粮食,卖与西市胡商。

断案必须要有证据。

况且刘协也不敢当众得罪郭泛,便让李傕拿出证据来。

但李傕又拿不出证据。

此贼说已经将西市胡商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

郭泛则反过来说,是李傕克扣私吞赈灾粮食,卖于东市奸商,那奸商也被他就地正法。

至于赃款赃物,郭汜就说已充公,用作军队费用。

刘协愤怒地宣布退朝。

贾诩心里十分难过。

~~

李傕和郭泛在朝堂上翻脸,退朝后就反目成仇。

他们各自在军营里磨刀霍霍。

当天晚上,李傕将刘协绑到自己军营,还纵火烧了宫殿和周边官府民宅。

郭泛则是劫持了长安朝廷三公九卿和众多官员,扬言要征讨李傕。

这个时候的长安朝廷,连董卓那个时候都不如。

董卓还镇得住麾下兵马,可现在李傕和郭汜,互相拆台,谁也镇不住谁。

刘协和文武百官,度日如年。

~~

这个时候,刘协被关在李傕的营寨里,忐忑不安。

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李傕所杀。

他心想,如果朕能回到雒阳就好。

不当皇帝也罢。

朕宁愿做个小臣子,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

咦,哪个李太白呢?

他为何不来接朕?

把朕忘记了?

雒阳朝廷那个小皇帝刘正,真是刘辩之子?

可刘辩乃是朕之兄长,朕与之从小一起长大。

朕对刘辨十分了解。

刘辨身子一直很虚弱,怎么可能会忽然有一个儿子?

刘正会不会如传言中的那样,是那妖后何氏与李白之子?

若真如此,吾刘氏蒙羞啊!

唉!想这些有何用?朕连自保都难。

~~

长安东市看起来已经十分萧条,就连酒肆也关门闭户。

贾诩着便装走在商铺间的通道,步子沉重。

他在思考,如何来收拾李傕和郭汜。

他思索一会,走了一会,仰天长叹:若是太白丞相在此就好喽!唉!唉!唉!

他仰天垂泪,心头难过之极。

“文和兄,太白丞相在在潼关等汝!”

忽然,有人从背后喊了贾诩一句。

~~

贾诩一怔,闻声辨人,转过身来,惊喜而喊:“戏公?”便张开双臂,拥抱戏志才。

他激动落泪,泣不成声。

戏志才也抱紧贾诩说:“文和兄乃天下第一毒士,竟然还没忘记戏某,令戏某惭愧。”

贾诩分开戏志才,举起衣袖抹泪,泣声说:“戏公笑吾,吾不能言,吾有罪!惭愧!惭愧!”

戏志才说:“文和兄乃是经世大才,虽然有错,虽然有罪,但若能为太白丞相出谋划策,一统天下,功大于过,功大于罪。如今,为招贤纳才,丞相正在潼关相候文和兄,但盼文和兄能为丞相内应,迎接文武百官东归雒阳。”

贾诩激动地问:“丞相真不怪罪贾某?”

戏志才点了点头说:“丞相海纳百川,智慧超群,雒阳朝廷蒸蒸日上,人口众多,钱粮无数,但因天下大乱而缺英才。文和兄能若辅助丞相,一统天下,复兴大汉,定能成功。”

贾诩又举衣袖抹泪,颤声问:“长安的陛下,如何安置?”

戏志才心中有数,但也反问贾诩:“文和兄有何妙计?”

贾诩无奈,只好答道:“昔为陈留王,今为陈留王。”

戏志才翘指称赞说:“文和兄果然是天下第一毒士!”

哈哈哈哈!

两人大笑起来。

戏志才向来幽默,有大才,也敢调侃各路神仙。

所以,贾诩也服他。

他们两人笑罢,又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后看看,发现四下发现,便密议起来。

~~

贾诩与戏志才密议一番,便去找太尉杨彪,献计杨彪,建议立董承之女董青为陛下之妃。

借此机会,让李傕、郭泛把所劫持的人放回来。

他说张泰大军已于潼关,很快就到长安来救陛下。如果不能找回文武百官,不能找回陛下,则张泰大军来有何用?

他的话亦真亦假。

但令杨彪激动泪下。

杨彪亦问若张泰将陛下迎回雒阳,将如何安置二帝?

~~

眼前的二帝,自然指长安的刘协和雒阳的刘正。

~~

贾诩说,天下虽大,但也不能有两个皇帝。

除非有人另立朝廷。

他学着戏志才的样子,又反问杨彪当如何安置二帝?

杨彪能做到太尉,自然也很圆滑,便说以太白丞相之聪明,自然会有安排。

贾诩被逗得大笑起来,知道杨彪圆滑,便也不点破,遂与杨彪分头联络长安朝廷重臣,通报情况,献计献策。

~~

贾诩联络司空张喜。

杨彪联络司徒赵温和董承。

按照贾诩的献计,他们想通过立董承女儿董青为贵人的方式,让李傕和郭汜把刘协及朝廷文武百官送到董承的军营里来。

董承有少量兵马,但无悍将,无法力敌李傕和郭汜之勇,故未敢与李傕、郭泛开战。

现有此好计,董承自然大喜。

虽无悍将,但是,只要刘协到了董承军营,董承便可以另想计策保护刘协。

毕竟,这是董承军营。

有兵就好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