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是,曹操赞道:“公台知己知彼,曹某定将百战不殆。”

哈哈哈哈!

陈宫受到曹操表扬,得意地大笑起来。

~~

曹操心里还有数。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袁术麾下孙坚又曾帮陶谦共讨黄巾,加上曹操在兖州、青州大力发展势力,对徐州的陶谦构成威胁。

只不过,陶谦此人,亦是奸雄,但隐藏的好。

一般事,他不出面,以和为贵,表面待民也不苛刻。

实则徐州境内,税赋颇重。

只是,这一带暂无战火,百姓也不愿意离开。

~~

为了尽快消灭曹操,陶谦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方式。

因为刘备替他分析了天下群雄性格及心胸。

所以,陶谦此时是满满自信,感觉打败曹操,绝不成问题。

此人虽是隐藏在角落里的奸雄,却擅于防守,不善进攻。

陶谦不凭借彭城的高墙坚壁和充足的粮草作持久防守,却把彭城主力放到了城外,与士气高涨的曹军进行大战。

刘备把陶谦坑苦了。

~~

彭城属于丘陵地带。

其东有子房、骆驼二山,南有云龙、凤凰二山,还有无数岗峦起伏。

这些自然条件,形成拱卫徐州的天然屏障。

陶谦将徐州精锐全部放在彭城一线,而且彭城墙坚粮足。

曹操若是直接进攻,肯定需要付出很惨重代价方能攻克。

但曹操很聪明,军旅多年,征伐经验丰富。

他并没有直接进攻彭城,而是对彭城四周城池,进行逐一攻击,以此消灭可能支援彭城的有生力量。曹操麾下智勇双全之将于禁攻克广威,沿泗水直至彭城。

曹军前锋曹仁率部大败陶谦部将吕由。

~~

彭城周边城池全部飘扬起“曹”字军旗。

而后,曹军诸将与曹操合兵一处,抵达彭城。

曹操集中了优势兵力,开始对彭城进行进攻。

陶谦军队全线溃败,为此付出了数万名将士的生命。

尸首遍布于整个战场。

尸体塞满了泗水,堵塞河道。

~~

陶谦率残部逃离彭城,退守东海郡的治所郯县。

他派人找到山贼张闿,令张闿劫杀曹操父亲曹嵩。

陶谦并且指出,若张闿能劫杀曹嵩,此生富贵。

张飞不经意偷听到消息,向刘备禀报。

刘备平静地说很好!

他又说曹操就是一个屠夫。

他说此战,曹操杀败陶谦就算了,还杀了许多无辜百姓。

~~

关羽手捋美髯须,沉默不语,低头看“春秋”。

他一边看书,一边思考战略战术。

看“春秋”看多了,关羽也终于明白过来:

为将者,不在勇,而在谋。勇只是个人,谋利全军。

只要有谋略,文人也可以指挥大军作战,一样可以打败勇猛无比的悍将。

尤其是要设伏得当。

~~

“春秋”是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其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一些经典战例。

~~

关羽读“春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研究其中的战例。

但此书晦涩难懂,所以,关羽需反复阅读。

此书也有儒家的“忠义仁勇信”等精神精髓,这也是关羽所爱,并一生为之践行。

~~

张飞想吼几句,但是,见关羽不语,便也忍着。

他怒气冲冲地走开。回房之后,喝令亲兵拿二十坛酒来。

当夜,他喝得酩酊大醉。

一醉解千愁。

他现在感觉到了刘备的极深的城府。

~~

曹操与其父曹嵩关系不好。

因为曹操一直混在袁绍的士族圈子里,并总是扬言要杀宦官。

恰恰曹嵩是原来的大宦官曹腾抱养的养子。

如此,算起来,曹操也属于宦官之后。

宦官后人要杀宦官,所以,宦官也极恨曹操。

曹嵩无可奈何,只好总是替年轻的曹操擦屁。

而曹嵩告老还乡之后,也一直生活在徐州境内的琅琊国。

~~

此时,听说曹操与陶谦的徐州血战,并杀了陶谦数万将士之后,曹嵩慌了。

他赶紧让家仆收拾巨额财产。

他的家资家财装了几十辆马车。

曹嵩准备逃跑,但张闿却率部冲杀而来,竟杀曹嵩满门百余口,劫走了曹嵩的亿万贯家财。

曹嵩当年曾花亿钱买官。

所以,他极是有钱之人。

张闿此战,获益甚丰,心里甚是感激陶谦。

~~

曹操杀败陶谦之后,也想起了李白曾经的神预言:陶谦会杀其父曹嵩。

所以,曹操急派泰山郡太守应勋,接应曹嵩。

泰山郡靠近琅琊国。

按速度计,应勋接应曹嵩一行,应该没问题。

但是,曹操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陶谦兵败后会即刻向其父曹嵩下毒手的。

应勋还没赶到琅琊国,便传来了张闿杀害曹嵩的消息。

曹操这才明白李白的预言确实是神预言。

~~

曹操闻讯,失声痛哭。

他于军中设灵堂,摆灵位,跪祭其父在天之灵,竟数天不思茶饭。

或许,男人思想成熟之后,才会懂得父亲,才会懂得父爱如山。

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父爱,即便拥有数雄兵数万,猛将无数,地盘诸多,但是,曹操此时,仍然感觉到了心灵的空虚。

他反复回忆,从小到大,父亲对他如何。

他的人生,如果不是因为出身这么优越,又何来今日自己于乱世崛起?

原来父爱如此伟大。

~~

曹操难过之极,悲愤之极。

但现在,他也无力彻底消灭陶谦,唯有蓄势。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此仇,是一定要报的。

不过,他现在面临着水灾和蝗虫,收成锐减,得应付眼前的军粮奇缺和各种危机。

~~

曹操和陶谦在彭城血战之时,公孙瓒也率部三万,攻伐袁绍。

公孙瓒认为,曹操去打徐州,袁绍没有后援。

这次,定可灭袁绍。

而且,为灭袁绍,公孙瓒还联合黑山军,请张燕率部袭击邺城。

于是,公孙瓒接连向袁绍发起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等战役,企图彻底消灭袁绍。

~~

张燕也派将杜长领军直接帮助公孙瓒与袁绍争夺冀州。

但袁绍在邺城这个大后方被张燕袭击的情况下,竟然出奇的淡定。

也是他这辈子最淡定的时刻。

袁绍指挥大军,硬是迫退公孙瓒。

不过,袁绍在率部撤退时被公孙瓒派三万步骑追击。

公孙瓒在巨马水杀袁军七八千人。

但总体而言,此战仍是势均力敌。

双方互有伤亡,都未获益。

~~

在南进形势僵持不下之时,公孙瓒急于另图出路,暂回幽州。

幽州牧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怕他成功后不好控制。

于是,刘虞不许公孙瓒再次出兵,并削弱他权限。

~~

公孙瓒大怒,背道而驰,反而屡次违反命令,大肆侵犯百姓,以此刺激刘虞。

刘虞赏赐给牧民的物品,也多次被公孙瓒抢夺。

刘虞不能制止。

于是,他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罪行。

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

两人相互指责。

~~

雒阳。

荀彧收到公孙瓒和刘虞的上表,来到相府,请示李白如何处置此事。

李白阅看奏表之后,冷静反问:“上兵伐谋,文若兄有何高见处置此事?”

他把难题推回给荀彧。

他虽然尊称荀彧为“文若兄”,但又定调:上兵伐谋。

荀彧当知李白心思。

无非就是坐山观虎斗,谋取渔翁之利。

~~

于是,荀彧无奈地说:“刘虞作为皇室宗亲,多年不来朝廷述职,不主动支持朝廷。

其在幽州虽得民心,但也处于独立为王,拥兵自重态势。

公孙瓒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不把刘虞放在眼里,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此二贼皆不得好死。

而且,丞相已派子龙将军率部潜行北上,夺取幽州。

所以,对于公孙瓒和刘虞之事,吾等可以不必理之。

等此二贼斗到两败俱伤,便是丞相收拾他们之时。”

~~

李白点了点头说:“文若兄真乃国之大才也!

汝就对外宣称,朝廷弱小,无力处置此事,并制诰书发布。

另外,给刘虞和公孙瓒添把火,让他们斗的更狠些。

汝去拟诏,增加刘虞封邑,让刘虞执掌北方六州。”

~~

他称赞荀彧一句,又训斥荀彧:“今后,文若兄处事要狠,对凡不归心朝廷之人,一律当斩。

如任放纵,则苦朝廷,更苦你我,还损众将士之命。

另外,即刻募兵十万,交与许禇训练,收复幽州,我大军开始征伐各路诸侯,壮大朝廷实力。

一统天下,时机已至,四海回归,届时,汝吾到泰山立碑刻功。”

“诺!”荀彧激动应令,热泪挥洒,依计照办。

~~

幽州。

因雒阳朝廷“无力处理”,刘虞和公孙瓒也就越斗越狠。

公孙瓒另修城池以防备刘虞。

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见见面,他都称病不来。

于是,刘虞密谋除掉公孙瓒,并纠合十万之众进攻公孙瓒。

临行前,从事程绪好心劝阻,却被刘虞斩首。

刘虞也警告众将士:“不多伤人,不毁房舍,只杀公孙瓒就行。”

他如此行军打仗,安成大业?

~~

刘虞从事公孙纪,因为同姓而被公孙瓒厚待。

他趁夜跑到公孙瓒面前,告发刘虞的计划。

当时,公孙瓒麾下将士,大都驻守在外。

公孙瓒自觉不敌,本想逃走。

岂料,刘虞麾下兵马乃临时聚合,不善作战。

又因刘虞有严令,不敢损毁百姓的房屋,不敢焚烧城池,无法攻克公孙瓒之小城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