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无奈,曹操独自策马回乡,募兵买马。

他树起“忠义”大旗,并得其妾、温婉大美人卞氏支持和鼓励。

随后,曹操率部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他按李白所教,又于陈留当地,找到卫兹,以求资助。

卫兹甚是豪爽,也为曹操胆识震撼。

他甚为佩服曹操敢在此时首先起兵伐董。

他不仅散尽家财,资助曹操,还放言:“将来得天下者,乃此人也!”他此举令曹操十分感动。

~~

曹操也得以又招募兵马五千。

其同族夏侯渊、曹仁、曹洪,还有乐进、李典等人皆率部来投奔。

~~

也在此时,曹操感觉到李白确非常人。

曹操心里暗赞李白:此子胆智过人啊!

还是神算子,他连曹某将来到哪里?

何处募兵?

何时起事?

在哪起事?

李太白竟然都算到了。

~~

若吾成事,将来揽此人于麾下,霸业定成。

哦,不!太白已待在太后身边,已成汉室相国。

其身居高位,必不肯为吾所用。

怎办?

难道将来,吾与其刀兵相见?

唉,以后再说吧。

~~

曹操整顿军马,发檄文讨董。

这檄文,也只有他才能写的好。

曹操雄才,霸气侧漏。

若非他执笔,天下谁会响应?

~~

昭宁元年,冬。

大雪纷飞,北风呼啸。

但是,这个冬天却不冷,反而热气腾腾,天下暖心。

因为有人在呼号诛贼,有人在为此四处奔走。

于是,在曹操的鼓动下,各路诸侯也因此找到借口,纷纷积极回应。

古时出师,必须师出有名。

~~

李白、何太后的许都小朝廷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他们过上了几个月的安稳日子,并抓住机会,派宦官出“宫”,招收新宦官,招收新宫女。

同时,让孔融出面招兵买马,壮大实力。

~~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使者、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奔赴许都,救援何太后和刘辩,讨伐董卓。

就连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长沙太守孙坚也率部跑来,刘备与关羽、张飞也随公孙瓒前来讨伐董卓。

他们每人麾下,均有数万人马,并共推袁绍为盟主。

~~

不过,孙坚是哭丧着脸而来的。

曹操位卑,好友袁绍乃给其一个行奋武将军头衔。

伐董大军,声势非常浩大。

若事成,真可恢复汉室雄风,威武天下。

历史轨迹在变。

原定酸枣会盟,改为许都会盟

时间节点也在改变。

不过,各路兵马并无到达许都。

~~

【本书暂以昭宁作为年号,毕竟刘辩是汉室正宗皇帝。因为李白及时入京勤王,刘辩并没被董卓毒杀。】

~~

雒阳。

消息传来,董卓非常愤怒。

他本无代汉之心,此时则有之。

~~

首先,他掌权后,对关东士族非常不错。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均是董卓任命。

其次,董卓不怕,其麾下均是并州和凉州能征善战之士。

不过,董卓也会盘算,其控制区域主要在西部。

~~

西部穷,运输成本也高。

往往因为路远路难行,需经峻山险岭。

运输队伍沿途运送消耗物资比到达目的地之物资还要多。

而满朝士族公卿,望向董卓的,都是卑视的眼神。

他们那份对董卓的轻蔑,根本没有隐藏。

恐惧是恐惧,但他们仍然蔑视董卓。

在他们看来,董卓虽然位高权重,但也只是一介兵痞。

~~

盟军数十万奔赴许都而来。

华雄、李肃、李傕、郭泛等诸将只得率部回师,撤离许都。

他们会合吕布大军,阵兵于虎牢关下,阻击各路兵马。

董卓也斩杀袁绍和袁术之叔父、当朝太傅袁隗及其家眷仆役五十余口,以此立威。

他又令吕布携袁隗首级前往虎牢关滞敌。

吕布携袁隗首级,耀威扬武而来。

~~

昭宁二年,春。

阳光灿烂,天地回暖,桃红柳绿。

在这个赏花的季节里,冀州治所邺城,城外的盟军大营,传来哭声一片。

袁绍、袁术接报其叔父袁隗被董卓斩杀,均嚎啕大哭,落泪如雨,难过异常。

他们兄弟俩于中军大帐设灵位吊唁袁隗,借此激励士气。

~~

各路兵马首领纷纷前来吊唁,并纷纷举袖抹泪安慰袁氏兄弟。然后,他们又纷纷握拳,誓言要为袁太傅报仇雪恨。

但鲜有真正落泪者。

很多哭声也是假的。

对有些诸侯而言,袁隗惨死更好,可以打击袁绍、袁术兄弟俩的四世三公地位及两袁兵马士气。

因为各路诸侯皆想着将来自己的大业,谁会真心拥护袁氏兄弟呀!

能成一方诸侯者,都是聪明人,也皆是狠毒人。

在此乱世,无毒不丈夫,谁也不想别人比自己好。

有人举袖抹泪,抹来抹去,因无泪水,竟将脸皮擦伤。

~~

袁术也是佯哭,一直无泪。

他是后将军,地位远高于袁绍的渤海太守之职,岂甘于位居于袁绍麾下?

不过,真正的重心,还不在于吊唁袁隗,而在于李白。

在此之前,各路兵马首领没碰面,不好议论李白。

现在,他们碰在一起了,得对李白了解清楚。

~~

稍后,各路诸侯出来,又议论李白究竟何人?

此子年纪轻轻,竟为相国,何太后会否已疯?

陛下会否被李白挟持?

有人反驳说,当年甘罗十二岁拜相,现今李白已十八岁,对比当年甘罗拜相,已大六岁,有何不可!

~~

【甘罗:甘氏,名罗,战国时期秦国人。甘罗自幼聪明并入吕不韦门下,任少庶子。十二岁时,出使赵国,妙计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获秦王嬴政授上卿,赏田及宅。】

~~

也有人称赞李白当上相国乃是天下大势使然,他敢单兵抗董贼。

现如今保太后和陛下安全也唯有李白一人。

当今相国之位,舍李白又能其谁?

~~

可忽然又有人说李白岳父乃是蔡邕。

他说蔡邕此前在陈仓,曾与董贼一起,并称皇甫嵩老将军可以作证。

这次董贼另立新君,也曾召蔡邕入朝为官。

可见,李白是在谋夺相国之位,并非真心护汉。

说此话者,乃袁术袁公路也!

~~

顿时,各路诸侯一片哗然。

他们纷纷怒斥李白无道无德无能,乃卑鄙无耻小人也。

有人宣称,此战之后,必清君侧,诛李白。

也有人握拳举誓,此战过后,入许都营救何太后和陛下。

~~

还有人怒骂李白比董贼更可恨,必诛之而后快。

说此言者,乃是张飞张翼德。

众诸侯侧身看张飞一眼,便又不理会他了。

因为此时,没有人会瞧得起刘、关、张三人。

~~

张飞乃直性人,但听李白如此可恨,便起身怒吼。

一直坐着不动的刘备急急起身伸手捂住张飞大嘴。

关羽也伸手按着张飞蹲下。

~~

参加此次会盟,曹操好心,给了刘备一张木凳子坐。

关羽和张飞则是站着,连坐的位子也没有。

~~

刘备低声劝说张飞:“我等位卑,尽量不言少言。如此是非,若传出去,更于我等不利。成大事者,须忍!”

张飞拨开刘备之手,侧身低吼:“忍忍忍!我等已忍多少年?再忍下去,小弟老矣!还谈何建功立业?”

刘备脸红耳赤,一时无语应对。

~~

关羽急急低声相劝:“三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听兄长所劝,来日方长。不成大业,我等不死。愚兄以为,此战之后,我等必定扬名天下。有了名声,便有地位,便能募兵,便会有人厚待我等。”

张飞伸手掩耳,但也不再吭声。

他听这些屁话,已经听出耳茧,实在不想再听。

以他之性格,最好现在就杀出去。

不然,迟早会憋屈而死。

~~

袁绍袁本初嘿嘿冷笑,一直没有吭声。

他四世三公,竟不如李白一介少年人,心里早气。

他甚盼其同父异母之弟袁术哗众取宠、妖言惑众成功,待此战之后,领盟军,入许都,清君侧,诛李白,夺相位。

~~

袁术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他想的却是有点不同。

盟主之位给其兄所夺,心里甚不服气。

他原本就瞧不起袁绍。

因袁绍非其父正室所生。

而且,袁术官比袁绍大,兵比袁绍多,凭什么由袁绍来当盟主?

这是什么世道?

~~

可曹操在联络各路诸侯时,已先声明可让袁绍作盟主。

他盛赞袁氏四世三公,袁绍雄才伟略,可堪大用。

他虽无指定之权,但是,他先声夺人。

而且,袁绍长相帅气威严,还是袁术兄长。

故公推盟主之时,各路诸侯便纷纷推举袁绍作盟主。

袁术心里全是雾霾。

他想若此战败董贼,盟军入许都,诛李白,夺相位,再杀袁绍。

~~

曹操观察许久,心里暗暗叹气。

他有不祥预感。

此次伐董会师之后,各路诸侯未必同心。

肯定会有人要除掉李白。

无论李白如何了得,但其年轻德薄,难以服众。

而且,李白军旅行伍经验不足,仅曾配合皇甫嵩击败过王国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