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祝由长生劫 > 第527章 听闻噩耗惊坐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眼看气氛陷入尴尬,李长生这才开口解围,随后灵机一动,从怀里掏出了一本书,递到了师父玄都子的面前。

“本草....纲目?这是?”玄都子拿着那本书,心里泛起了嘀咕,可紧接着他的目光便扫到了书内刊印的人名上。“李时珍?这...这是李时珍的书?那家伙他真的把这本书编成了?”

李长生神色肃穆,连连点头。

然而此刻玄都子的神情变得极为复杂,他猛然从老藤椅上惊坐而起,在树屋里来回踱着步子,那脸上即有激动,又有惊讶,怅然中带着点焦虑,傲慢中有略带不屑,那眼神里多少还有些嫉妒。

但最终又归于平静,只是紧紧攥着那部本草纲目,发出了一声叹息。“他比我有本事啊?本以为他是吹牛,可真没想到他真的把这部百草经典编着而成,我输了....”

玄都子转过头,一脸疑惑的追问李长生。“你从哪儿得来的?”

“哦,这是我一个朋友送给我的,听他说,李时珍前辈在临终前将本草纲目编纂成书,最后是他的长子李建元将此书托人刊印,这才得以流传的。”

李长生说完,突然发现师父的脸色有些不对劲,变得煞白煞白。

玄都子瞪大了眼睛,半张着嘴。“临终前?什么意思?”

叶楚红随口插话道:“还能有什么意思,人老了,死了呗!”

李长生随即瞪了叶楚红一眼,叶楚红连忙低头不语,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的言语无状,对这位已故的药圣多有冒犯。

玄都子扑通一下跌坐在老藤椅上,失了魂似的低头望着那部本草纲目。“他死了?他怎么就这么死了呢?这老家伙答应过我,说是一定会跟我一较高下的,他怎么能说话不算话!”

“师父?您怎么了?”李长生察觉不对,赶忙上前搀扶,然而师父那失魂落魄的样子,死死的盯着手里的那本书,丝毫没有听到李长生的询问。

玄都子佝偻着背,缓步向前,望着窗外,凝望着远方,陷入了沉思。

隐约间,李长生和叶楚红听到玄都子一个人站在窗前喃喃自语。

“你就这么死了,那我...今后还跟谁去较劲啊?”说着,玄都子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得悲从心中起,低着头留下了两行热泪来。

他仰天大呼。“李时珍啊李时珍,你赢了我一辈子,也跟我斗了一辈子,可你就这么走了,老夫心疼啊!”

听到昔日的同僚故人离世,玄都子一瞬间双眼失去了神采与光芒,那股子精气神瞬间就泄掉了,就像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突然被人丢进了开水锅里一样,一下子就再也没有了活力。

叶楚红不明白,她不清楚,为什么仅仅只是看到这本书,听闻了那药圣李时珍仙逝的消息,这位祝圣玄都子整个人的精神都跟着垮了。

可李长生心里明白,师父当年在太医院,与李时珍同为左右院判,李时珍精于药理针剂,而师父善于符法祝由,都深受嘉靖帝的青睐。

嘉靖帝喜好丹药,长期服食含有丹砂的药物,导致脏腑衰竭,最终暴毙而亡。

隆庆帝继位后,一场隆庆之变,驱赶了所有道士,而太医院的祝由一门由于使用巫祝符咒,也跟着受到了牵连,彻底被驱逐出皇宫。

玄都子与李时珍两人争的是理念,玄都子认为,人活于世,心力最为重要,祝由一门能让人增强信念,使自身的阴阳互相调和平衡,最终达到病去身健的效果。

而李时珍则认为,病气离不开药理,只要能精准使用方剂,把握每一味药的药效,则能够祛除病气,调和人体阴阳,从而身康体健,百邪不侵。

两人的目的殊途同归,只是在理念方式上有着巨大分歧,因此相互瞧对方不顺眼,彼此拆台抬杠,争的是面红耳赤。

可今天,当玄都子得知自己的冤家李时珍已经病故的消息,他突然觉得自己活在世上也没有了盼头,更没有了动力。

李时珍没能说服他,他也没能说服过李时珍,两位杏林先哲,虽然水火不容,可却也惺惺相惜。

“阴阳两极,共生共存,阳极消弭,阴极则无处着力,我这一辈子,不能赢一次你,活着还有啥盼头啊?”玄都子转过头,显得很疲惫,只是这一瞬间看上去衰老了许多,就连呼吸也变得有些不太平稳。

李长生心中懊悔不已,早知道,就不该跟师父提起李时珍前辈的死讯。

那一夜,李长生望着师父卧室的灯盏,也亮了整整一夜,不用说,他就知道,师父这会儿肯定是坐在油灯之下,仔细的翻看那本本草纲目。

在本草纲目问世之前,民间所有的医药典籍对药草与药性的记载并不完整,也并不准确,更有些草药的名称与疗效全都是错误的。

而这也导致了一旦民间爆发大规模瘟疫疾病,大夫们所开的单方,其用药都有不同偏差,有不少患病的百姓,并非是被疾病和瘟疫夺去性命,而是因为吃错了药。

李时珍对此痛心疾首,为此他踏勘遍华夏所有山野,翻遍古书典籍,如同神农氏一样遍尝百草,对世间的草药进行了重新的分类与勘误,更是明确了药性与药理,令后世的医者,在治病抓药的时候,更加有所依据。

杏林先哲们,以自己的智慧,皓首穷经宵衣旰食,为后人们留下了这些医药宝藏,并不图什么,甚至到死也没有用这些书赚过一分钱。

他们只是想,能够让草药的药性多一分准确,也能令病人少一分风险,不求后人们称赞推崇,但求这些医家典籍不被后世之人弃之如敝履。

可华夏子孙未必能够理解这些先辈们的用心良苦,说不定在千百年后还会彻底将其否定。

宁可药架皆蒙尘,惟愿世间无病人,这句话,对于后世子孙来说,恐怕只能成为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