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233章 天主教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很清楚人口的重要性,也为保留人口制定了种种条例。

例如,商朝时期,就曾禁止活人祭祀;秦朝时期,禁止了活人殉葬。

因此,对于破坏人口结构的人贩子,各朝各代,都是零容忍的态度。

尤其是在明朝,对待人贩子的惩罚更是严苛。

大明律中,对于人贩子的各种刑罚,那是记载的清清楚楚,其中最轻的刑罚,都是斩首。

在大明朝,人贩子,可谓是一种高危职业。

只要你敢拐卖孩子,那就等着掉脑袋吧,至于将拐来的孩子断手断脚,或者做出其他的什么事情,那就是腰斩、凌迟,乃至更严重。

喜爱明史的朱由校,对于大明律中的这一点,尤为认同。

在他看来,对于人贩子这种伤天害理的职业,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只有将他们杀怕了,杀绝了,才能杜绝更多的孩童被拐卖。

至于像什么,为了避免孩童被伤害,所以才会从宽处理,那完全就是无鸡之谈。

犯罪成本太低,才是真正的鼓励犯罪,才会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只有让那些人想到贩卖孩童的后果,才能让他们有所顾忌。

只见朱由校神色冷峻的看向跪在一旁的魏忠贤:“朕给你十天的时间,在你去江南之前,一定要把这个人贩团伙,给朕抓干净!”

“请皇爷放心,奴婢定当竭尽全力,将这帮可恨的家伙,一网打尽!”魏忠贤斩钉截铁的说道。

朱由校摆了摆手:“好了,拿着这份口供,去吧!”

“是,皇爷!”

魏忠贤恭敬的接过那份口供,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待魏忠贤离开之后,朱由校倚靠在椅子上,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在刚才的口供当中,朱由校发现那上面提到了一个地方——天主教堂。

虽然不太确定这个人贩组织与天主教堂的关系,但是朱由校却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铲除这些外来教派的机会。

这些来自西方的教会,表面上是传道,实际上却是一些情报组织,专门负责打探各种情报,尤其是关于科技方面的东西。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大明无论是火器还是其他生产科技,那都是远超西方那些国家的。

之所以后来被他们反超,除去这边本身的问题之外,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教会传递情报的缘故。

当然,传递情报,只是这些教会负责的东西之一。

天主教会,在大明的真实目的,就是企图控制大明,将这个东方帝国,制造成西方国家那样的下属国家,使大明皇帝和臣民,臣服于主的脚下。

在原本历史上的晚明时期,浙党、东林党、阉党等党派互相倾轧,搞得朝堂混乱不堪、天下不宁。

可是这些党争都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如果深入探查,就会发现,这些导致大明动乱的党争,其实背后都有教会的影子。

说的夸张一点,所谓的东林党、浙党、阉党,很有可能就是教会搅乱大明的工具。

这些教会,隐藏、寄生在大明各个党派之中,不断的挑起争斗,消耗着大明的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明史.周延儒传》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周延儒主持一次科举之时,曾录取了张溥、冯士奇等人。

这本是一段很平常的记载,作为主持科举的主考官,录取几个学子而已,并没什么不妥。

可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其中却是大有文章的。

根据历史记载,这个周延儒可是被列入奸臣传里的人物,而张溥、冯士奇等人,又是颇有名声的“正人君子”。

按照正常逻辑来看,周延儒说什么也不可能会录取这样的人,来与自己作对才是。

可是事实偏偏却这么玄幻,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天主教徒。

周延儒是徐光启的门生,而张溥则是素有“小东林”之称的“复社”创始人。

而这个复社,又是一个地道的天主教徒大本营。

当然,除去周延儒等人之外,例如:叶向高、邹元标、冯铨、王化贞、徐大化等人,都有着一层天主教徒的身份。

历史上,熊廷弼之死,很有可能就是教会一手构成的。

依照正常的逻辑来看,当年丢了辽东之后,熊廷弼与王化贞同时被下了大牢,楚党成员为了营救熊廷弼,四下走动甚至都求到了阉党的头上。

按理来说,当时的阉党,应该抓住时机,联合楚党,一起来对付他们的死敌东林党才是。

可是最后的结果,偏偏却是熊廷弼被杀,并传首九边。

在在熊廷弼之死上面,阉党与东林党罕见的达成了一致,这背后的原因,让人细思极恐。

教会通过自己的能力,就能将互相敌对的人捏到一起,其力量之强大,让人不寒而栗。

通过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不难发现,教会的组织,极其严密,而且还是多头下注,出去东林党、阉党、浙党之外,就连士林之间,也有他们的人。

而这些人,便成为了教会在大明的保护伞,并伺机窃取大明的权利。

大明最终的覆灭,跟教会也有很大的关联。

对于朱由校来说,除了北方的女真之外,国内的教会,同样是必须除掉的对象。

他绝对不会允许一帮洋毛子,在中国的土地上搅风搅雨。

深深吐出一口气之后,朱由校扭头看向了一旁的王安。

“王大伴,朕听说,你和龙虎山那边的道士相熟?”

王安微微一愣:“呃……皇爷,奴婢并不认识什么道……”

“既然你认识的话,就把他带进宫来,朕想见识一下!”

不待王安说完,朱由校便开口将其打断,犹如实质一般的目光,紧紧盯着王安。

王安一凛:“是,皇爷,奴婢这就派人去将他召来!”

朱由校摆了摆手:“哎~,龙虎山的高人,怎可怠慢?还是大伴亲自去请为好!”

“奴婢明白!”

王安恭敬的答应了一声,他知道,皇爷发话了,自己不认识,也得认识。

“还有,你去告诉骆思恭,让他派几个身份干净的人,去盯住城外的天主教堂,什么人去过、干过什么,都要记录清楚!”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