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227章 实践出真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朕有一个想法,可以尽快将这新学派发扬光大,不知诸卿可愿试一试?”

看着仍旧处于激动当中的方从哲几人,朱由校笑着说道。

方从哲几人齐声道:“还请陛下赐教!!”

朱由校笑着说道:“几位爱卿可以在京城创办一家书院,然后在书院当中,宣扬新的学说!!”

听了这话,几人顿时一惊。

建立书院,可不像表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

但凡进入某一书院的人,不论你愿不愿意,都会被打上同一党派的标签。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如今朝中的那些东林人。

若是无事还好,一旦有了什么争执,难免会被人扣上一个结党营私的帽子,逃都逃不掉。

到时候,只要皇帝随便一句话,就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几人的脸色不断的变幻,他们不想被人扣上结党的帽子,可又实在不想拒绝开宗立派的机会。

“当然,这座书院建立所需的花费,朕会从内帑之中调拨!!”

看到一脸犹豫的方从哲几人,朱由校又适时的添了一把火。

其意也很明显,那就是:放心的去干吧,一切自有朕来保你们!!

果然,在听到陛下愿意出钱之后,几人齐齐站起身来:“臣等,愿听陛下安排!!”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么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说完,朱由校扭头看向一旁的王安,“筹办书院的事儿,就由大伴来办,至于几位爱卿讲学的事儿,就交给锦衣卫负责,大伴从中协调!!”

王安一凛,赶忙道:“是,皇爷,奴婢马上就去安排!”

对于朱由校的话,王安一下子就理解透彻了。

皇爷吩咐自己去办书院的事儿,一共有三层意思在里面。

第一层,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在警告自己,朕知道你以前和那帮东林人有联系,但是朕不想追究,所以你要好好的去办事儿,成了自然好,不成,那就再算其他。

毕竟一个书院就代表了一个学派,学派与学派之间是水火不容的,自己如今参与到了新学院的建立当中,与那些东林人已经不可能再有瓜葛了。

至于第二层意思,那就是表示对自己的扶持了。

讲学之事,皇爷明明可以直接向锦衣卫下令的,但却偏偏没那么做,而是通过自己去与锦衣卫联系。

其意,就是暗示自己,与锦衣卫合作的同时,去挟制锦衣卫。

魏忠贤管东厂,自己管锦衣卫,双方刚好形成一个对等的平衡。

至于第三层意思,却是隐藏的比较深。

那就是让自己去顶缸。

毕竟建立新书院、宣扬新学说,必定会引起非常大的轰动。

一旦出了任何差错,又或者事不可为,那么负责此事的自己,就会被推出去。

毕竟,皇爷是不会错的,一旦事情搞砸了,错的只能是自己这些下边的人。

王安退下去之后,方从哲几人也一同告辞离去。

新学派的事情,很重要,他们需要尽快的商议出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用来支撑他们接下来的讲学。

看着离去的几人脚步轻盈的样子,朱由校脸上露出了一丝得逞的笑容。

今日他之所以突然改变主意,选择支持方从哲几人,除去扶持自己的势力之外,主要还是为了排除异己,并且在当今的思想界,夹杂自己的一些私货,彻底绝了理学的根。

毕竟来自后世的他,深知程朱理学对汉家的危害,他自然不会允许理学一派继续存在下去。

原本朱由校是把心学一派的弟子当做扶持的对象,可是如今心学势微,而且在心学当中,还分裂成了几个学派互相内斗,指望他们,根本就无法与理学争锋。

再加上之前周嘉谟说的那样,心学一派只有理论,太过虚浮,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所以,朱由校这才提出,让他们将汉儒与心学的优点相融合,创建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行动准则的新学派。

这几人都是朝中大佬下面弟子无数,方从哲更是浙党领袖。

有他们在前冲锋,远比自己扶持新人,更加容易的多。

……

第二日一早,内阁便依照朱由校的吩咐,像民间和各个府县,下传了一道加急圣旨,圈定了此次科举文章考核的题目。

当然,这个圣旨的内容,并未进行保密,很快就传到了京城那些读书人的耳中。

当得知朝廷将文章考题选在王阳明的《传习录》中之后,那些闹着要罢考的理学弟子顿时慌了神。

他们之所以敢大张旗鼓的闹着罢考,就是因为当今天下是以理学为主。

按照他们的设想,这次闹出罢考一事,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恩科取消而已,即便是这次的恩科没了,但是还有下一次科举,他们还有的是机会。

可是如今内阁不仅不妥协,反而还抄了他们的后路,直接公然作弊,给那些心学的异端敞开了大门。

虽然现在心学被理学打压的很厉害,但是人家的底子还在。

一旦消息传开,定会有大量的心学弟子跳出来支持这次的恩科,甚至为此改弦更张的也会不在少数。

或许心学各派的主张不一样,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能够光明正大的站出身来,并宣扬自己的学说,没人会在乎其他太多的东西。

果然,消息一经传开,那些心学弟子,也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到了一起,开始跟那些理学弟子针锋相对起来,表示了对此次恩科的支持。

你们理学不考,我们心学考。

你们理学考不好的,我们心学考的好。

你们理学能考的,我们心学要考,你们不能考的,我也要考。

总之就是一句话,这个恩科,我们心学考定了。

双方的弟子,在各个衙门府前以及街头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有些心学弟子,见动嘴说不过,直接便选择了动手。

虽然心学弟子在人数上差了很多,但是多年被打压的那种憋屈心态,却是让他们拥有了无法想象的爆发力,其战斗力直接爆表。

短短两日,两派的弟子,便爆发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次的集体冲突。

每次理学弟子都是多打少,但每次都是落败而归。

而趁着两派弟子争斗期间,方从哲、周嘉谟、孙如游、王在晋几人也整理出了一套关于新学派的中心思想。

那就是——实践出真知。

得到这个结果之后,朱由校这才下令锦衣卫出动,平息两派弟子的斗争。

最后结果,也是将其定为了互殴,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至此,理学一派弄出的罢考风波,被平息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