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205章 查抄成福王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堂内,秦良玉、魏忠贤、杨涟三人并坐在案牍后。

福王朱常洵,五花大绑的站在堂下,在他的身后则是张清、赵德铭以及开封城内的大小官吏。

坐在中间位置的秦良玉看了堂下众人一眼,随即分别看了看身旁的魏忠贤与杨涟。

“魏公公,杨御史,不知您二位觉得,对这些谋逆之人该如何处置?”

魏忠贤笑了笑,“秦将军是皇爷亲命的平叛主将,该如何处置,当由您来裁决,咱家只是协助杨御史的,不便多说!”

“魏公公说的对,对于这些谋逆之人,秦将军可自行决断!”杨涟也附和道。

“那好,那在下就当仁不让了!”

见魏忠贤与杨涟皆无插手其中的意思,秦良玉也不再客套,随后将目光看向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身为大明宗室,不思报效,反倒起兵谋反、为祸一方,端是天理不容,当即押往京城,听候陛下处置!”

秦良玉清冷的声音回荡于大堂之中,两侧走出两名士兵,将一脸灰败的朱常洵架了出去。

待朱常洵被带下去之后,秦良玉随即看向张清等人,冷声说道:

“尔等皆是我大明的臣子,不思为陛下分忧,反倒谋逆犯上,端是罪不容诛!

依大明律,当凌迟处死,并诛其三族!!”

随着秦良玉话落,张清连同其余官吏尽皆瘫软在地,还有几人,竟直接昏死了过去。

秦良玉一拍响木:“将他们带下去,于明日午时,押赴刑场!!”

“是!!”

大堂两侧的士兵,也纷纷上前将那些官员全都押了出去。

待所有人都离开之后,秦良玉也面带笑容的看向魏忠贤与杨涟。

“此次平叛能够如此顺利,还是亏魏公公与杨御史,二位当居首功,在下定当如实上奏陛下,为你们二位请功!”

“哈哈~,如此有劳秦将军了!”

听到这话,魏忠贤也是爽朗一笑,一脸客气的向着秦良玉拱手道谢。

一旁的杨涟也是拱手一礼,这种大功对于他来说,同样极具诱惑力,他自然不会推辞。

随后,秦良玉当着两人的面,写下了一封捷报,将魏忠贤与杨涟的所作所为清清楚楚的写在了捷报上面。

命人将捷报以急递方式,送往京城之后,秦良玉随即看向魏忠贤二人,沉声道:

“而今福王叛乱已然平息,至于查抄福王和那些官员家产,以及百姓安置一事,就劳烦二位全权负责了!”

“秦将军放心,此事乃我们分内之事!”

魏忠贤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当初咱家与杨御史逃出开封之时,周边府县,都曾参与搜捕,可见,河南一众官员,大多都与福王勾连。

因此,咱家希望,秦将军在回朝之前,能够派兵协助我等行事,以免宵小作乱!”

“没问题!”秦良玉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一旁的周遇吉,“遇吉,由你领兵五千,协助魏公公和杨御史!”

“是,将军!!”

周遇吉朗声应是,而后分别向着魏忠贤和杨涟拱手一礼。

魏忠贤笑了笑,而后扭头看向杨涟,“杨御史,而今时间紧迫,为了防止那些余孽串联勾结,咱们分头行动,这开封城内就由你负责,其他府县,就交给咱家处理吧!”

杨涟:“好!”

随后,魏忠贤将自己带来的随从以及负责押送辎重的东厂番子总计五百人召集到了一起,然后又从周遇吉那里调了三千五百人,离开了开封。

杨涟也令周遇吉将剩余的一千五百士兵,赶往了洛阳,然后兵分五路,开始查封福王府以及城内一众官吏的家产。

福王朱常洵,乃是当年万历帝最宠爱的儿子,在他就藩之时,除去四万顷(四百万亩)土地之外,还赏赐了大量的钱财。

再加上他盘踞河南多年,仗着卖盐、开矿、茶税等特权以及不断的大肆搜刮,其家财之丰厚,简直难以想象。

当打开福王府的府库之后,就连杨涟也是震惊不已。

只见偌大的府库中间,摆满了长形红色木箱,而且还是上下三层叠在一起,如同一座高台一般。

在那些木箱的周围,是一排排木架,木架上面摆满了各种瓷器、古董,木架四周的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种珍惜的字画。

平复了一下心情心情之后,杨涟随即带人向着那堆红木箱走去。

命人随意打开一口木箱,杨涟低头望去,只见木箱内摆满了银砖。

杨涟拿起一块银砖掂量了一下,其分量大概有五十两左右。

随后,杨涟命人将木箱中的银砖取出,正好有两百块。

将手中的银砖丢回木箱之后,杨涟冲着身后的士兵们招了招手。

士兵们随即蜂蛹而入,开始搬运这些财物。

三百名士兵,足足搬运了一个时辰,才将府库里的财务,全都搬到了王府的前院。

随后,杨涟亲自坐镇,开始清点数量。

一直忙活到了傍晚,才将福王府中德财物全部清点完成。

此次查抄福王府,单单白银,就查出了七百万两,黄金五十万两,瓷器古董五百多件,珠宝首饰一千件,丝绸一万匹,字画两百件。

依照估计,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折合白银,至少三千万两。

如果在算上王府、店铺、土地以及囤积的那些粮食。

福王府的资产,简直多到吓人。

传言,在万历时期,万历帝派出的矿使、税使遍布天下,搜刮的钱财珠宝,足有亿万之多。

而这些钱财,大多都被万历帝拿来资助福王了。

而今这么一看,虽然当年的传言或有不准,但却相差不大。

看着手中的账册以及面前堆积如山的财务,杨涟也不禁感慨万千。

一个就藩没多久的福王就拥有如此庞大的家产,那些传承了数代上百年之久的藩王,又会有多少?

这么多的家财,如果全都收归朝廷,大明的国库也不至于连军费都掏不出来,各地灾荒也不会饿那么多人。

想到这些,杨涟越发感觉削藩一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