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191章 利益的捆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快,内阁斥责的条子,便传到了百官手中。

虽然,内阁给各部官员下条子,是一种非正式的命令,百官也可以拒绝。

但是,那些官员却没人敢说个不字,他们倒不是怕内阁,而是怕条子当中提到的锦衣卫。

而今他们上书劝谏,不仅被天子看做了是污蔑的行为,更是惹的天子放话,要派锦衣卫彻查。

这这个后果,想想就让人感觉头皮发麻。

锦衣卫的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真要查起来,自己暗中经商的那些勾当,恐怕一个也藏不住。

到时候,真惹的天子较真儿了,受到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想到这些,百官也顿时偃旗息鼓。

他们也明白了过来,天子之所以将那些工厂作坊,挂在孙云鹤等人的名下,就是不想把一些事情摆到明面上来,到时候真掀桌子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虽然百官心照不宣的不再胡言,但是也不免有一些人起了一些其他的心思。

而今天子与英国公联合起来,大力兴建工厂作坊,将来的产业与收入,定然无法想象。

毕竟,有天子做后台,想不赚钱都难!

既然斗不过,那么索性就加入进去。

但凡从天子手缝里露一点儿利润出来,那也是无法想象的。

随后,诸多心思活泛的官僚,也不约而同的开始联络自家经商的子弟或者是合作的商人,前去与孙、刘、李三家商铺,洽谈合作事宜。

对于这些人的主动上门,三家商铺也没有拒绝。

经过十几日的协商之后,孙、刘、李三家商铺,向朝廷提出了申请,成立了一家京城商会。

同时,朱由校也暗示了黄立极、崔呈秀以及一些无党派的官员,以化名的方式,加入了京城商会。

对于朱由校的暗示,黄立极以及那些官僚,自然不会拒绝。

这可是一个将自己与天子绑在一起的大好机会,傻子才会拒绝。

再者,能够合法的获得更多利益,谁又会将其拒之门外呢?

而朱由校也趁机派出太监和锦衣卫的人,入驻到了商会之中,进行监管。

至于那些主动上门的商人,则是被吸纳为了商会的会员。

随后,商会又将大明各地划分为了十几个经销区域,将肥皂、香水、白糖等商品的经销权,分给了那些商会成员。

其经营和分销模式,与后世的商会大差不差。

那些获得了肥皂、香水经销权的商人们,一个个也是喜出望外。

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商人背后的官僚。

自古以来,利益分配,才是最好的平衡手段。

当然,除此以外,朱由校也没忘了户部那些官员的提议。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朱由校给户部下了一条命令,让户部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入股京城商会,使京城商会成为了半国有化的商业组织。

当然,户部只是负责分享利润与监察账目,不能插手商会的经营与管理。

至此,朱由校也是借着京城商会,将自己与那些官僚和国家的利益,进行了捆绑。

在不久之后,那些无党派官员,还有那些享受了商会好处的官僚,都将会成为他最有力的支持者。

有了天子、朝廷和官僚的支持,城北的工地建设,也是进行的异常顺利。

工地周边的商业活动,也更加繁荣起来。

随着工厂的投入建设,朱由校与那些官僚也开始考虑起了工厂未来生产的事情。

毕竟,商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

肥皂需要猪油、香水需要各种果实花瓣、白糖需要甘蔗、纺织需要棉花与生丝……

这些东西要是供应不上,工厂办的再大,那也事无济于事。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朝廷随即向北直隶的各个府县,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鼓励当地百姓养殖牲畜、种植棉花、桑树等等。

为了提高百姓们的积极性,朝廷也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例如,养豕获得油、种植落得的棉花、生丝等物,可以按照市价抵税,多余的数量,也可以拿来免除各种劳役。

对于这些政策的颁布与施行,那些官僚们,也是积极主动,将各地都盯的紧紧的。

哪地官府,若是敢阴奉阳违,坏了百姓们的积极性,单是那些获利的官僚。就饶不了他们。

至于白糖所需要的甘蔗、香水所需要的果实等其他原料,就只能通过运河,由南方运送而来。

为了保证这些原料不会坏在半路上,朝廷也下了严令,运河沿途何处,不得随意扣押、截留京城商会的船只。

除去运河之外,朱由校与那些官僚也将目光放在了海运上。

有了那些官僚的支持,袁应泰主持的开海一事,也比之前更加顺畅了许多。

对于朝中诸多官僚的种种变化,一些东林人与背靠江南士绅的官员,也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对。

可惜,就算他们有所感觉,也无法做出什么有用对策。

毕竟,如今的天子,已经不是一个人在孤身作战了。

时至六月下旬。

就在朝廷上下,忙着商会与各种政策落落实的事务之际,各地选来的秀女,也陆续来到了京城。

后宫的一处空地上,那些从各地选来的秀女,以百人为一排,总计五十排,整齐的站在空地中央。

看着眼前这些花枝招展的女子们,负责主持选秀的李太妃,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随后,李太妃对着身旁的女官吩咐道:“去,带人挑仔细一点儿,把那些过高、过矮、过瘦、过胖之人,都剔出去!”

“是!”

女官恭声领命,随即带着五十多名宫女,来到了一众秀女的近前,开始了仔细的挑选。

经过半日挑选之后,总计有一千五百名秀女被淘汰了出去。

第二日,剩余的三千五百名秀女,依旧以百人一排,来到了空地上。

这一次,女官们,对秀女的五官、肤色、发色和仪态进行细致的挑选,又淘汰了两千人。

第三日,便是对秀女们的手足大小、走路姿态等进行挑选,最终剩余五百人进入了最后的选拔。

当听说,挑选秀女已经进入了最后一轮的时候,正在忙于政务的朱由校,也有些按耐不住了。

这可是给自己选媳妇儿,他自然要亲自去看一看了。

当然,还有那个有名的张焉,也是朱由校惦念了许久的。

“走,陪朕去看看选秀女!”

说着,朱由校将手中题本扔到了桌案上,带着王安与一众宦官便向着后宫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