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142章 大案兴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刘一燝对自己拿来的这些供状提出了异议,魏忠贤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

魏忠贤随即沉着脸问道:“不知刘阁老所说的,是什么问题?”

刘一燝捋了捋胡须,凝声道:“供状上的那些官员都是大明的官员,拿着大明的俸禄,他们怎么可能会与白莲教串通,造大明的反呢?”

一听这话,魏忠贤也明白了过来,刘一燝这是准备保下那些官员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些官员,被钱财所迷,有什么不可能的?”

魏忠贤皱着眉头看向刘一燝,显然并不准备放过那些人。

刘一燝却是神色不动:“枉法与谋反,还是区分开的好。

或许有人会为了钱财铤而走险,但没有谁会冒着九族被诛的危险,去谋反吧?

更何况还是那些京官?”

魏忠贤双眼一眯:“这么说,刘阁老是不认可这些供状了?”

刘一燝:“有的可以认,但有的,却不能认!”

“此话怎讲?”

“地主不满朝廷,勾结白莲教,这是有可能的,但若说朝中的那些官员勾结白莲教谋反,老夫却是不信。

魏公公还需好好再查一查,莫要因为其他原因,酿出冤案!”

在看到那些官员的名字之初,刘一燝便猜出,魏忠贤肯定是准备借机铲除异己。

因为,那些人,都曾弹劾过魏忠贤,与他颇有嫌隙,刘一燝自然不会让魏忠贤如愿。

眼见刘一燝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魏忠贤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要知道,这次出差,刘一燝虽然只是负责安抚百姓,但他名义上,却是此行的最高决策人。

自己调查的这些东西,若是没有刘一燝的认可,就算是自家皇爷,也很难给这件案子定性。

如果自己还不知趣,惹恼了刘一燝,使其全盘否认自己调查的结果,那可就真的不妙了。

到时候,不仅无法除掉那些与自己作对的官员,反而还会因此坏了皇爷的大事。

想到这里,魏忠贤脸上堆出了菊花一般的笑容:“刘阁老说的是,或许是手下的人调查错了,咱家这就命他们重审如何?”

刘一燝也脸色一缓:“如此甚好!”

“那刘阁老,继续忙,咱家就先行告辞了!”

魏忠贤满脸含笑的向着刘一燝拱了拱手,旋即转身向外走去。

走出客厅之后,魏忠贤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眼眸深处闪过一抹寒光,将刘一燝记在了心里。

“唉~,如今多了一个魏忠贤,这个朝堂怕是再也无法安宁了!”

望着魏忠贤离去的背影,刘一燝也不由暗自叹息一声。

他也知道,今日这次接触,自己怕是已经被魏忠贤给记恨上了,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给自己使绊子。

不过,对此,刘一燝却并不后悔。

他的为人虽然有些圆滑,但并非没有底线。

对于那些收了地主钱财的官员,刘一燝纵使同样不喜,但也要按照大明律来惩处才是,绝不能任由魏忠贤去给他们扣上一个谋反的帽子,而使其身败名裂。

毕竟,这种事情事关所有官员的利益。

今日魏忠贤能够用这招,对付别人,明日他就能用同样的手段对付自己……

就算保不住那些官员的性命,但也绝不能让魏忠贤借此掀起大案、诛连无辜。

不多时,魏忠贤便拿着拿着供状,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督公,您这是……?”

见到魏忠贤脸色不太好看的样子,孙云鹤不由出声问道。

“没什么!”

魏忠贤摆了摆手,旋即将那些供状递给了孙云鹤,沉声道:

“你再去审讯一遍,看看朝中那些官员到底有没有参与谋反,如果没有的话,就给他们定一个贪赃枉法、收取贿赂的罪名好了!”

孙云鹤微微一怔,很快便明白了过来,看来,自家督公,这是在刘一燝那里碰钉子了。

随后,孙云鹤恭敬的接过那些供状,向着审讯室走去。

过了没多久,孙云鹤便拿着新的供状,前来交差。

“好,做的不错,单凭他们收了反贼的银子,就算不能诛他们九族,也足以让他们人头落地了!”

看着新的供状,魏忠贤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再次找到了刘一燝。

看到重新修改的供状,刘一燝暗自叹息一声,最终还是点头认可,并在卷宗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很快,几名信使,带着这份卷宗,骑着快马离开了昌平,向着京城赶去。

在信使赶往京城的同时,魏忠贤与骆思恭也开始安排人手,分别向着顺天府辖下的蓟州、密云、永平、霸州几县赶去。

元月初七,此时新年已过,百官也各归本职,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内阁值房,方从哲、孙如游、周嘉谟几人,也正商议着改元和拟定年号的事情。

商议许久,众人最终还是决定了取用“天启”这个年号。

寓意为:奉天启示,天命所归之意。

内工院。

朱由校身披大氅,游走于内工院的各处研究室内。

如今的内工院,经过东厂的不断搜集,已经收拢了一千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顶级工匠。

朱由校也对这些工匠的具体职能,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铁匠们除去打制各种铁器之外,还需研究各种优良的合金、钢材。

而木匠们则是负责研究、改良各种器械。

例如,毕懋康研制出了新型的火枪、火炮,内工院的铁匠,就要负责研制更好的钢材来打造枪身与炮管,木匠则是打造枪托与炮台。

朱由校的目的,就是使这些工匠的研究,能够融为一体,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配套产业链。

除去这些之外,工匠们也对印刷、造纸、纺织、造船等工业的工具,进行着改良和研究。

而朱由校正在观看的,就是工匠们研制新型纺织机的研究。

只见十几名木匠,正在拿着各种

就在朱由校兴致勃勃的巡视之时,一名小宦官拿着内阁的题本,急匆匆的找了过来。

“皇爷,内阁有本,是关于年号一事!”

朱由校接过题本一看,随即点了点头:“命司礼监批红,改元天启!”

“是,皇爷!”

小宦官接过题本,又急匆匆的跑出去。

“呵~,天启,倒也蛮符合的!”

朱由校轻笑一声,将目光放在了那些紧张忙碌的工匠身上。

这一世的天启,将会实至名归!

朱由校回到乾清宫不久,昌平的信使,也带着卷宗赶到了皇宫。

看完卷宗之后,朱由校的表情不仅没有丝毫愤怒,眼眸深处,反而还多了一丝喜色。

“传方从哲、孙如游、周嘉谟、杨涟、邹元标、袁应泰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