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135章 昌平暴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纵观古今历朝历代,几乎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情报组织。

例如:秦朝的黑冰台、汉朝的绣衣使者、唐朝的丽竞门、宋朝的皇城司等等这些,都为历代皇帝统治帝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说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大明朝的锦衣卫。

无论是人员架构、还是情报能力,锦衣卫都称得上是历代情报部门的巅峰。

时至今日,锦衣卫已经成立两百余年,虽然此时的锦衣卫,已经不复洪武、永乐时期那般风光无限,但是其实力仍旧不容小觑。

再加上骆思恭的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整饬,如今的北镇抚司,已经变得越加强势起来。

许多锦衣卫都是祖传下来的手艺,其情报能力,依旧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无论是姚宗文、冯三元等人也好,还是高攀龙、李三才等人也罢,他们的府中,都或多或少的安插了一些锦衣卫的线人,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动静。

两方人员聚集密谋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朱由校的耳中。

虽然还不清楚他们密谋的具体内容,但是朱由校却也猜的出来,他们密谋的那些东西,肯定与党争脱不了干系。

“呵~,都闹腾吧,你们闹的越欢实越好!”

朱由校冷笑一声,双眼微眯,黑亮的眸子闪过一抹寒光。

十二月二十八日。

就在所有人,都安静的等待着来年新一轮的风暴之时。

昌平县内,一处乡镇之中,近两千名佃户,手持各种农具,冲进了当地一家的地主当中,残忍的杀死了地主的全家老小。

那地主家的存粮、钱财被抢夺一空,宅院也被付之一炬。

消息传开,昌平其他村镇的百姓、佃户们闻讯,也纷纷拿起武器,开始攻打其余大小地主的府邸。

遭遇厄运的地主,有将近十余家,参与暴乱的百姓、佃户,也高达三万余人。

如此规模的暴乱,让昌平县令大惊失色,急忙派遣信使,前往京城报信,并召集了所有衙役官差,守卫县衙。

他真怕那些暴民会冲入府衙,将他也给活活打死。

好在,暴乱的百姓与佃户,针对的只是那些为祸一方、恶行累累的地主而已,并未搞出一些什么奇怪的口号,也没有攻打府衙的意思。

很快,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近三万人的大规模暴动,而且还是在距离京城不远的昌平境内,这种事情,也是让所有人感觉心惊不已。

朱由校也第一时间,召见了内阁、六部的官员,还有张维贤等武官,在暖阁之中,开始了一次小朝会。

方从哲首先说道:“陛下,此次暴乱,实在太过突然,臣以为,定是有人密谋许久,朝廷当速速派人调查!”

“调查是肯定的,不过,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平定这次暴乱,诸卿以为,朝廷该从哪里调兵合适?”

朱由校那清冷的声音,传入所有人的耳中,让众人不由身形一颤。

在方从哲与张维贤等人的看来,眼前的天子,对于百姓暴乱一事,显然非常愤怒,并准备以武力来解决问题。

刘一燝急忙上前说道:“陛下,那些都是一些寻常百姓,只因家中饥寒交迫,才不得已袭击一些作恶的地主而已,万不可轻动刀兵!”

那可是三万多人,如果真的派兵镇压,到时候,定会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一旦屠杀百姓的事情传开,上至天子,下至百官,都将遭受整个天下人的指责。

更可怕的是,此举极有可能,会引起更大的民变。

万一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届时就是真的是天下大乱了。

“是啊陛下,根据昌平县令上报,那些百姓并未扯出造反的旗号,不过是求个温饱而已,万不可大动干戈!”

“陛下,身为万军君父,当体恤民情,先查清楚起因,再做决定不迟!”

想到武力镇压,可能带来的后果,方从哲、周嘉谟、张维贤等人也纷纷出言劝谏。

第一次将“民情”这两个字,归到了底层百姓的身上。

朱由校眉头一抬:“照诸卿这么说,那些暴民没错了?”

一听这话,众人不由相视一眼,全都默默地点了点头。

如果只有一两百、甚至一两千的暴民闹事儿,那肯定就是那些暴民的错了,可是,如今那些暴民,却足足有三万多人,那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既然那些百姓没错,错的是谁?那么多百姓闹事儿,朝廷总该给天下一个交代吧?”

朱由校冷冽的目光扫向一众大臣,原本的“暴民”也改称为了“百姓”。

听到这话,众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首辅方从哲。

方从哲不紧不慢的说道:“回陛下的话,昌平的那些地主,作恶多端,坑害百姓甚重,以至引起民变,死有余辜。

昌平县令,身为父母官,不能体察民情、为民做主,当革职查办!!”

一句话,方从哲便将昌平暴动一事,全都扣在了那些地主和当地县令的身上。

其余众人也暗自点了点头,认同了方从哲的这个建议。

百姓逼急了,就会造反,引起动荡,但是那些地主还有地方官,却是闹不出什么动静的。

朱由校随即问道:“既然诸卿一致认为如此,不知该派何人前去安抚那些百姓?并搜查那些地主的罪证?”

刘一燝站出身来:“陛下,臣愿自请前往昌平,负责安抚百姓,至于搜查罪证一事,或可交由厂卫来查!!”

一听这话,朱由校也不由愣了一下,刘一燝自请千万安抚一事,倒也能够理解。

无非就是由内阁出面,给天下一个交代,同时刷一刷自己的名望。

可是,他却提出由厂卫来调查这件事情,这就让朱由校有些不太理解了。

“这个老狐狸,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朱由校心中暗自腹诽的同时,并未急着回复,而是向方从哲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方从哲旋即半回话、半解释的回复道:“回陛下,臣以为,刘阁老此言可行,那三万百姓暴动,在有心人眼里,已经是官逼民反。

再由朝廷派人去查,难免会遭人诟病,而那些厂卫都是直属陛下,由他们去查,便代表了陛下体恤百姓的仁慈,更能向天下的百姓,有个交代!”

朱由校点了点头,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随即扭头看向刘一燝。

“既然这样,那就有劳刘阁老亲自跑一趟了,朕会命魏忠贤与骆思恭一同前往!”

“臣领旨!!”

刘一燝恭声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