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125章 任重道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辽东将门,在辽东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早已尾大不掉。

如今突然举兵反叛,辽东定然不保,辽东要是丢了,那么京师也就非常危险了。

想到这里,文武百官的面上也不由露出一丝慌乱。

与百官不同,朱由校的表情却是相当镇定,他相信熊廷弼的能力,也相信辽东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接过王安手中的急报,朱由校开始翻阅起来。

这份急报是王体乾传来的,也只有他熊廷弼才有权利启用八百里急报。

王体乾在急报上面,向朱由校明说了他与熊廷弼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以及李诚举兵的始末。

当然,与急报一同传来的,还有许显纯在锦州的布置。

只不过,王体乾将许显纯的所作所为,全都归于了他的授意,硬是从中分取了一份功劳,对于这一点,朱由校并不知情,也没有过多关注。

看完急报之后,朱由校的神情,彻底放松了下来。

倒是殿内的百官,看到天子如此神态,也不由面面相觑。

朱由校随即放下急报,看向百官,笑声道:“诸卿勿忧,虽然李诚与辽东将门反叛,不过熊廷弼早有准备,已经提前控制了广宁、辽阳以及山海关等地,相信不日便有捷报传来!”

一听这话,百官不由面色一缓。

随即,朱由校将急报递给了王安,让他将其交给几位阁臣传阅。

当看到熊廷弼与王体乾,已经提前减除了辽东将门的诸多势力之后,方从哲与刘一燝等人,也不由松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几位阁臣相视一眼,方从哲也站出身来,向着朱由校躬身一礼。

“陛下,辽东经略熊廷弼,能够洞察先机,提前部署,避免了辽东危机,理当重赏!”

朱由校点了点头:“赏肯定是要赏的,不过,眼下还是平叛要紧,一会儿散朝之后,内阁即刻拟旨,擢升熊廷弼为辽东总督,总揽辽东所有事务!”

“臣,遵旨!!”

方从哲恭声应是,随后退了下去。

见朱由校将熊廷弼升为辽东总督,朝堂百官也是神情各异。

特别是那些与熊廷弼同为楚党的官员,更是抑制不住的开心起来,熊廷弼受到如此重用,他们这些人说话也就有了分量。

一向与熊廷弼素有嫌隙的高攀龙、孙慎行等人的表情,却是有些不太自然了。

没有理会百官的蝇营狗苟,宣布退朝之后,朱由校直接起身向着殿外走去。

回到暖阁之后,朱由校也开始思量起来。

如今辽东经过熊廷弼的一番整顿,辽东将门覆灭在即。

没了辽东将门的掣肘,熊廷弼便可一心布置防御,固守沈阳。

只要努尔哈赤越不过沈阳,就无法从大明获得补充物资。

如此一来,不出五年,建奴便会因为小冰期的恶劣气候,困死在辽东以外。

所以,如今的建奴,对于朱由校和大明来说,已经没有了半分威胁。

而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尽快完成对大明的改造,使大明能够及时赶上,并超越西方的那些国家,使大明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巅。

“呼~,真是任重道远呐!”

思虑良久,朱由校轻声呢喃了一句,脸上的神情却是异常坚定。

前路虽艰,但却必须负重前行。

轻轻吐出一口气,朱由校旋即看向身旁的王安。

“大伴,立刻拟旨,叫王体乾暂时不要回来了,并擢升其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由他监督辽东军事,与熊廷弼一同镇守辽东。”

“还有,擢升那个许显纯为锦衣卫指挥佥事,由他负责监督辽东锦衣卫的所有户所,并专司负责刺探建奴与朝鲜国那边的情况。”

“是,皇爷!”

王安答应了一声,躬着身子看着地面向外退去。

很快,司礼监便拟出了两份圣旨,由几名宦官携带着,赶往辽东。

无论是王体乾也好,还是许显纯也罢,他们都不在朝廷的体制内,属于皇帝的私人下属,因此,这两份圣旨,并不需要经过内阁。

另一边,内阁也根据廷议,拟定了一份圣旨,将提俸一事,诏告百官。

至此,百官期盼了几个月的事情,终于开始运作起来。

在加工资的刺激下,百官们也是异常亢奋,拿出了沉寂了许久的热情,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当中。

此时临近年末,正是朝廷最为忙碌之时,各项政务,都需要进行总结整理,百官也是忙的焦头烂额,暂时无暇顾及党争。

一切都等过了年再说……

就在朝廷这边忙碌的同时,身在锦州的熊廷弼,也不清闲。

锦州府衙内,熊廷弼也召集了军中诸将,商议着接下来的动作。

作为夺下锦州的功臣,许显纯也赫然在列。

在熊廷弼看来,许显纯这个人,应该是天子留在锦州的后手,自己的所作所为,也需要此人做个见证才好。

如今锦州已定,但还有一个塔山仍旧在叛军的掌握之中。

塔山位于锦州与山海关之间,乃是两地往来的要冲,城防坚固,比之大凌河堡,尤有胜之。

如今熊廷弼能够调动的队伍,只有锦州与驻守松山的两万士兵,而且经过一番追击和行军,都已疲累不堪。

想要靠这两万疲兵攻下塔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将自己的顾虑说与一众手下之后,熊廷弼凝声问道:“不知诸位,对拿下塔山,有何见解?”

贺世贤起身道:“经略,末将以为,趁着现在消息尚未传出,您不妨将那四千私兵派往塔山,然后与我军里应外合!”

熊廷弼摇了摇头:“此事不妥,那四千私兵,都是来自辽阳、广宁等地,他们若是直接前往塔山,你觉的塔山叛军会怎么想?”

“这个嘛……”

贺世贤也不由皱起了眉头:“在他们看来,那些私兵先是聚集于大凌河堡,现在应该是在李诚麾下才是。

就算是李诚战败,他们也应该是与溃兵一同逃回锦州固守才是!”

熊廷弼点了点头:“不错,依照这些辽东将官的想法,咱们肯定是无法拿下锦州的。

可是如今,锦州偏偏就落在了咱们的手中,换成是谁都能猜的到,其中定有内应作祟,而内应,定然就是那四千私兵无疑!”

“经略说的是,是末将欠考虑了!”

贺世贤一脸受教的向着熊廷弼插手一礼,然后站了回去。

又一名将领说道:“经略,末将早年初到辽东之时,听百姓说过,松山到塔山之间,有一条隐蔽的小路,咱们不妨绕道小路,奇袭塔山!”

熊廷弼点了点头:“小路奇袭或许可行,不过再未探明之前,不宜妄动!”

眼见此法也不可用,其余诸将,也是沉默不语。

一旁的许显纯,却是站起身来:“熊经略,在下倒是可以一个法子!”

熊廷弼眉头一抬:“哦?不知许百户,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