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67章 知错不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唔~,魏伴伴说的不错,东厂的确是奉了朕的命令,去为民做主,定然不会做出欺压百姓之事!”

见到孙承宗执意要挑魏忠贤的毛病,朱由校也不得不开口,为他说话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臣就没有问题了!”

见朱由校亲自解释,孙承宗心里的顾虑打消的同时,也不由多了一丝欣慰。

在他看来,天子能够重视百姓,可见其是一个内心良善之人,若是能够善加教导,定能成为一代贤君。

见孙承宗不再纠缠,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即扭头看向魏忠贤。

“就算是误会,东厂做的也过分了一些,怎能随便绑人呢?”

魏忠贤有些惶恐:“皇爷教训的是,奴婢回去定会严加管教!”

朱由校随即挥了挥手:“既然误会解除了,那你先下去吧,朕与孙爱卿有话要说!”

“皇爷,奴婢有要事禀报!”

“是何要事啊?”

朱由校看着不肯离去的魏忠贤,不由皱眉问道。

“启禀皇爷,奴婢寻到一件稀罕物,特来献与皇爷!”

说着,魏忠贤赶忙叫人将那个木凳拿了过来。

“这个是.....?”

看着手中的木凳,朱由校也不由面露奇色的打量了起来。

魏忠贤:“回禀皇爷,这是鲁班凳,乃是出自一位顶级木匠之手!”

“嗯,好,真是巧夺天工!”

看着手中的鲁班凳,朱由校不由称赞不已。

一旁的孙承宗,见到朱由校对木凳爱不释手的样子,不由皱了皱眉头。

不过想到天子年幼,喜欢一些新奇玩意儿,也实属正常,若是在这个时候去劝谏的话,定会坏了天子的兴致,反而会适得其反。

想到这里,孙承宗也忍住了开口的打算,想着等谈论正事的时候,再行引导。

将木凳把玩片刻之后,朱由校兴致勃勃的看向魏忠贤。

“既然魏伴伴能够进献此物,想来已经找到了制作此木凳的工匠,还不快些将他带来见朕?”

魏忠贤赶忙说道:“回皇爷的话,制作此物的木匠,已经死了!”

“死了?”

朱由校微微一怔,不由叹息一声:“唉~,真是可惜!”

“回禀皇爷,这个木匠,正是那个孩子的父亲,据查,是被人坑害致死.....”

随即,魏忠贤当着孙承宗的面,将狗蛋的遭遇,绘声绘色的说与了朱由校。

“什么?这些混账,竟敢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

听完魏忠贤的叙述,朱由校也不禁怒上心头,他心疼的不仅是一个顶级工匠,更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就连一旁的孙承宗,在听完整件事情的经过之后,目光之中也不由闪过一抹怒色。

只见朱由校一脸寒霜的看向魏忠贤,冷声道:“查,给朕仔细的去查,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谁给他们的胆子,竟敢如此坑害朕的百姓?”

“奴婢遵旨!!”

魏忠贤身形一颤,赶忙恭声领命。

第一次!

这是魏忠贤第一次从这位天子身上,感受到如此冰冷的杀意!

有些人,要倒霉了.....

魏忠贤心中暗自冷笑一声,随即告退离去。

“陛下,还请息怒,相信东厂定能给那个孩子讨回公道!”

待魏忠贤离开之后,孙承宗也不由出言劝道。

虽然他不清楚魏忠贤向皇帝禀报此事的目的,但他心中也不由自主的选择了相信东厂。

“呵~,公道?那个孩子的全家都死完了,就算讨回了公道,又能怎样?”朱由校无奈的苦笑一声。

迟到的正义,那还是正义吗?

见天子如此年纪,便一脸悲剧的模样,孙承宗也由心中一颤,旋即说道:

“陛下不可如此悲观,只要这件案子调查清楚,将那些凶徒绳之以法,那么定会起到警示作用,从而避免更多的悲剧!”

“希望如此吧!!”

朱由校幽幽叹息一声,心中对此也并未抱多大期望。

从刚才魏忠贤禀报的话中,朱由校就已经听出了一些猫腻,官府中人定然已经参与其中。

要说大明的这些文官,全杀了的话,难免会有冤枉的,但若是隔一个杀一个话,肯定会有九成的漏网之鱼。

见到天子如此失落的模样,孙承宗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这些年来,他游走各地,见到了太多的黑暗,自然能够明白朱由校内心的那种苦楚。

沉默片刻,朱由校看向孙承宗开口问道:“孙爱卿此来,可还有何教朕?”

“回禀陛下,眼下大明各地百姓民生艰难,陛下应勤于政务,莫要在将太多精力放在这些......这些工匠上面!”

虽然心中理解朱由校的苦楚与无奈,但孙承宗还是忍不住出言劝谏。

看着孙承宗垂首站在那里,朱由校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许多。

“孙爱卿说的是,对于政务,朕是不会懈怠的!”

听到天子如此一说,孙承宗心中大感欣慰,正欲开口称颂,却听朱由校突然话锋一转:

“不过,对于这些工匠,朕也不会放弃的!”

“陛下,您.......?”

孙承宗愣住了,不由抬起头望向朱由校,眼中之中带着一丝迷茫。

这是什么意思?

知错不改?

见到孙承宗如此模样,朱由校解释道:“朕弄这个内工院的具体原因,眼下还不好向所爱卿明说,但绝对不是为了玩乐!!”

原本孙承宗是抱着劝谏的心思来的,毕竟大明爱玩儿的那几位,可是将朝堂霍霍的不轻。

只不过如今看到朱由校这个样子,那些到嘴边的话,也不好再说出来了。

随即孙承宗向着朱由校拱手一礼:“既然如此,那臣先行告退!”

朱由校点了点头:“好!”

孙承宗再次拜一拜,这才转身向着外面走去。

看着孙承宗离开的背影,朱由校也不由陷入了沉思当中。

通过今日这次短暂的接触,朱由校看的出来,孙承宗确实是一个忧国忧民之人,不然他也不会为了一个孩子,在自己面前给魏忠贤使绊子。

在原本的历史上,为了抵御建奴的进攻,七十六岁的孙承宗虽无官职,但仍旧不失气节,为了守卫家园,而全家遇难。

可谓是真正的满门忠烈,为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正所谓十邑之内,必有忠信,类似于孙承宗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对于这些人,重用与否先不说,最起码朱由校不想再让悲剧重演。

那些忠贞爱国之人的下场,不应该那么悲壮、凄惨!

“这是要下雪了吗?”

抬起头望着有些阴沉的天空,朱由校心中也微微有些沉重,不由想起仍旧坚守在边关的将士们。

随后朱由校看向一旁的宦官,“传旨内阁,辽东饷银一案,必须要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前审结,否则朕将重新移交东厂督办!”

“是,皇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