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锦鲤附体:穿成最受宠的气运崽崽 > 第99章 你在哪里见到了小十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章 你在哪里见到了小十一

宝儿在一旁全程围观了自家婶娘的勇猛战斗,看向小王氏的双眼充满敬佩。

她要努力向婶娘学习,等她有了婶娘这样的战斗力,以后就不会被人欺负了。

团团对她这一连串的心理变化很是无语,她从穿越到了穆家那日起,生活就变得跟蜜罐一样,以后哪里还会被人欺负。

她不去欺负其他人,就是她心善手软了。

宝儿不理会团团的吐糟,依旧崇拜的看着小王氏,看得小王氏愈发骄傲,她想揉一揉宝儿的小脑袋,但她一手提着锅铲,一手沾着面粉,只能傲娇的丢下一句他们再来闹事就来喊我,然后回灶边忙活去了。

一连三天,田氏和齐老二每次偷偷偷摸摸的来蹭吃蹭喝,都被眼尖的宝儿发现。

一直到流水席结束,他们也没沾到半点便宜,田氏气的要死,齐老二不止气看向田氏的眼神也带着不悦。

要不是她胡乱编排穆老三,哪里会有现在的事!

不被穆家人拦在外面,他们是不是也能跟村里人一样吃得满嘴流油,还连吃带拿!

齐老二越想越气,听到田氏的咒骂就心烦的不行。

穆家人这三天全都累坏了,可再累他们也开心。

甚至还盼着这样的流水席能再摆一次。

下一次,应该就是穆子越中进士的时候了。

到了那时,嗯,还不让田氏和齐老二来他们家占便宜,到时气死他们!

摆流水席前,穆老爹已经带着几个儿子去祭拜了家中先祖,将穆子越中举的好消息仔仔细细的告知了先祖。

又同里正上商议了牌坊该如何立起来。

王氏现在口袋里不差银子,自然要怎么风光怎么来。

她就是要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老穆家的孩子会读书,以后也能当大官。

宝儿拍手叫好,看得穆子越哭笑不得,总觉得小丫头这般很像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宝儿对着他嘻嘻笑,她是想看热闹,也是觉得以三叔能考中解元的学识,一定能金榜高中。

到时他二十岁中进士,这样的天资为何不能将牌坊修得阔气一点。

穆家现在有钱又出了举人,里正自然是对他们格外宽善,王氏想将牌坊修得风光,超出的银子穆家来出,他就没有半点意见,很是热情的应下了这件事。

“就盼明年还能为子越修一座进士牌坊。”

里正这话直接说到了王氏的心坎里,王氏笑得越发开心。

“那就借里正的吉言,让老三回去再多加努力。”

一家人离开村子,将流水席剩下的酒菜还有没用完的各种食材全都留给了齐如海一家。

齐大丫看着盘子里的鸡腿,激动的对着宝儿拼命摆手。

就知道宝儿对她最好了,知道她喜欢吃鸡腿,专门给她留了两个。

宝儿笑眯眯的也跟她摆手后,这才牵着自家娘亲的手,一家人往城里走。

蝗灾已过,赏赐也已经得到,现在穆子越中了举人,这一年明明还没有过完,可穆家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年他们过得充实又满足。

宝儿尤其满足,她今年因为吃得好睡得好,都长个子了。

去年刚到穆家时,周氏给她做的衣裳早已经穿不下,前段时间是她自己给自己做了身新衣裳。

长个子真是太好了!

她最怕自己会跟前世一样,因为缺营养,变成一个矮冬瓜。

回到城里的穆家人,还没开始让生活重新步入正轨,秋收就开始了。

这一年为了抵抗蝗灾,和县种得几乎都是大豆。

这种往年里,几乎无人会种植的作物,现在到了收获季节,就算是穆老爹这样的庄稼老手收起来,也远不如往年那样迅速。

穆子清几兄弟跟他在地里忙了近半个月,才将几亩地全部收完。

宝儿这些天就跟着几个哥哥一起,将豆子剥出来。

剥完的茎叶就铺在院子里,等晒干就打成捆放到柴房里。

豆子剥出来,接下来就是送到徐志敏事先准备好的油坊去榨油。

因着不是粮食,没有固定上交的份额,所以这些大豆是直接卖掉,还是榨油后卖油自己留豆饼,亦或是豆子就自己留着,府衙并不约束。

只要将之前赊欠的种子数量,还回来即可。

穆家的大豆自然是要榨油的, 他们现在开食肆用油极多。

自家榨了油,刚好可以将油拿到食肆里慢慢用。

而豆饼他们不吃,可以拿来卖给需要的人。

宝儿其实很想说这些豆饼可以用来养猪,可想到这个年月人都吃不饱,这些豆饼对于吃不起饭的贫民来说都是好东西,她若是提议王氏拿来养猪,总又几分轻贱旁人的意味。

所以这道念头只在她脑海中过了一遍,就被她直接丢开。

等忙完这些,已经是临近十一月。

穆子越这段时日没有再去书院读书,而是每日留在家里读书写文章,有时会被同样中举的两位同窗约着一同去府城。

他们三人已经约好年后就一道进京赶考,同行路上还能有所照应。

转眼就要进入腊月,天越来越冷。

宝儿折腾了大半年的羽绒衣和羽绒裤终于拍上用场。

周氏和小王氏因着一直站在灶前不容易觉得冷,可王氏在食肆里招待客人,客人进出间带入寒气,她又上了年纪这样的冬日对她而言最难熬。

但今年有了宝儿做出的羽绒衣和羽绒裤可以穿在衣裙里,虽然依旧天寒地冻,可她却是没同往年那般感受到锥心刺骨的寒冷。

白天有羽绒衣晚上有羽绒被,穆家人这个冬天再不会挨冻,家里的火炉烧得暖,所有人面上都带喜气。

徐志敏无意中发现了王氏身上的羽绒衣后,犹豫了多次最终还是张口求问。

他家中祖母年岁已高,虽然冬日里鲜少出门。

可少出门不意味着一整个冬天都不出门,上了年纪的老人身子已然很是虚弱,每每出门去走访亲友,回到家中都要用药调理上几日。

若是能有这样的防寒保暖的衣裳穿在里面,是不是冬日于她而言,也不会再这样难熬?

徐志敏一片孝心,想问家中长辈求买,王氏那里会推辞。

烤鸭一直在买, 日日都有鸭毛攒着,一套老人穿用的羽绒衣再得知了老人的尺寸后,不过几日就做了出来。

只徐志敏先是帮他们卖菜谱,又帮他们讨来封赏,王氏哪里会收银子。

只说是感激他这一年来的照拂,她推辞,徐志敏便也不再勉强。

他就算明年可能会回京,可以穆家人的气运还有穆子越的学识,穆家人早晚会搬去京城。

到了那时,他若是不在京城,就让家人对穆家人照拂几分也就是了。

临近新年,这个新年虽然和县百姓手中依旧没什么银钱,可平稳度过了蝗灾,没有四处逃难流离失所,这对百姓而言就已经是天大的喜事。

于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的添置年货。

穆家自然也不例外,宝儿每天跟着王氏和周氏在各个铺子里买买买。

她在绣坊中一边做绣活,一边给家人做新衣裳。

奶奶和娘亲她们要忙生意,大家的新衣裳她可以做,那就由她来做。

一家人嘛,她也要为家人做点什么才是。

宝儿美滋滋的捏着针线,在做给周氏的百褶裙上绣上了精致的莲纹。

腊月二十二,穆记打烊后年前关门,再开张就要上元节之后了。

忙了一整年,王氏和周氏几人全都要好好的歇一歇。

过了小年夜,府衙封笔,徐志敏也赶回京城过年。

他心中还存着疑惑,不知自己两次送往镇国公府的书信,为何到现在都没收到任何回音。

按说以好友的心性,不说他收到书信后存着万一的心思也会赶来看上一眼,就是不相信也会写封回信委婉谢过。

心中存了疑惑他就准备回到京城,亲自去一趟镇国公府,见好友一面。

若是宝儿当真是镇国公府丢失的幼女,他们今年应当能过个好年了。

这般想着,徐志敏看着阴沉沉的天色,便准备弃了马车,打马回京。

此时镇国公府里,因为心肝宝贝的走失,国公夫人吴氏因着忧思过度,入冬就病了,一整个冬日都缠绵病榻。

而走失爱女的世子夫人尹氏强打着精神,料理着府中的一应事务。

马上过年,去大楚各地寻人的儿郎们也该回京。

她打着精神让府中下人将府中各处细细打扫,红艳艳的灯笼已经挂在廊檐下,府中满眼都是即将过年的喜庆,可所有主子的面上都没即将过年的喜气。

这是小十一走失的第二个新年了,也不知她现在在哪里,日子过得如何。

尹氏想到女儿,心中依旧酸涩难忍,她不敢想如果这一生都寻不到宝贝女儿,她该怎么办!

“夫人,徐家的三公子递了拜帖,想要求见大公子。”

尹氏身边的程嬷嬷手中拿着一张拜帖,进门后双手递到尹氏面前。

尹氏看着拜帖上内容,揉着太阳穴叹了口气。

“翰恺还要几日才能归京,让人去同徐三说一下吧。”

她们府中现在一个儿郎都没有,就是他的夫君和镇国公都在外寻小十一,不在京城。

程嬷嬷应了一声出去安排,尹氏看着窗外的天色,让身边大丫鬟为她准备出门的大氅。

母亲这几日身上很是不爽利,寻了太医来看,也只说是她心气郁结,用药收效甚微,还是要放宽心想开一些才好。

可……捧在手中的宝贝就这样不见了,这如何能放宽心。

尹氏越想越是难过,可母亲已经倒下,她不能再倒下。

徐志敏收到回信得知好友骆翰恺这段时日一直不在京城,才算明白为何会没收到半点音信。

可想到远在庆安府的宝儿,虽然明知镇国公府中此时没有男子可以招待他,他还是想再递一张名帖。

但帖子要交给小厮的刹那, 他突然想到若是宝儿不是镇国公府的走失的姑娘,镇国公夫人还病着,她这样贸贸然找上去,岂不是给了他们希望又让他们极度失望?

若宝儿当真不是骆家的姑娘,那骆家这个新年才是真的过不好。

他收回名帖丢回桌上:“让人留意镇国公府那边的动静,若是大公子回来,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于我。”

“是,主子。”

小厮应声出门,他跟在徐志敏身边多年,对主子的事几乎全部知晓。

虽然徐志敏没有明说,可他早已经猜到自家主子要寻镇国公府大公子所谓何事。

腊月二十七,镇国公府的男儿们陆续回到京城。

徐志敏收到消息,立即出门赶往镇国公府。

骆翰恺回到府中,拜见过祖母和母亲后,刚准备回到院中沐浴更衣就收到好友来访的消息。

他理了理衣袍,让下人请好友到书房。

“志敏,半年不见,近来可好?”

徐志敏进门就被骆翰恺引至窗前的罗汉床旁,两人盘膝坐在床上。

外面不知何时下起冬雪,临窗而坐煮茶赏雪倒也算雅事。

徐志敏看着好友眼中的疲惫,只他这半年来一定走过了极多地方。

只……为何就不去他所在的和县看一看!

“翰恺,可有你幼妹消息?”

骆翰恺唇边笑容微敛,叹息着轻轻摇头。

“还未寻到幼妹消息,祖父已经同我们几兄弟提过,年后再继续去寻。”

一日寻不到小十一,他们就一日不得在京城享富贵。

徐志敏眼前浮现出宝儿笑眯眯的模样,总觉若是好友此时也同她一般笑起,应也是一般模样。

他盯着骆翰恺的唇角看了许久,突然出声:“翰恺,你笑一个让我看一下。”

骆翰恺:“……”

他刚一回京好友就匆匆而来,就……为了消遣他一番?

他眯眼看他,在战场上历练出的冷肃之气已是悄然蔓延。

徐志敏被他上挑的凤眼凝得心中一颤,突然意识到自己刚刚的话似是有些容易让人误会。

他轻咳一声,忙出声解释。

“我在和县遇到一个女童,眯眼偷笑时,唇间便会浮现两个可爱梨涡,我观翰恺兄……”

“你说你在哪里见到了小十一?”

他话还未曾说完,手臂已是被骆翰恺的大掌如铁钳般紧紧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