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枭相 > 第224章 彻底摊牌,五百万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4章 彻底摊牌,五百万两

现在真正让于可远大开眼界。

今天他有一小段时间没看到钱景了。应他的要求,钱景终于出来碰头讨论工部工程。于可远解释说,他曾经在例会上满腔热血地谈论这个工程,但现在有了新的想法。

“大人,是什么特殊的理由吗?”钱景十分谨慎又礼貌地询问。

于可远没有旁敲侧击。“钱景,”他说,“工部那个差使进行得一切都顺利吗?”

“我相信现在搭建过程进行得相当令人满意,大人。”他对答如流。

于可远耐心地解释说那并不是他想要问的事情,“现在有哪些事在进行中?”他问。

“施工在进行,大人。”他汇报。

“是的。”于可远暗暗压住火气,“不过,有什么情况出来了,不是吗?”

“回大人,是的,的确。”他回答。终于让于可远感觉有了一些进展,他想。然后他松了一口气。

“出了什么状况?”于可远问。

“项目的地基已经打好了,”钱景说,“第一层楼几乎也快出来了。”

于可远开始表现出他的烦躁。

“钱景,拜托,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我说的是这个差使的整个基础!能承托它存在的东西!”

“啊……”他的下属——其实更类似于常任秘书一样的职务的钱景回答了,“属下明白了。”

“关于这个问题,你都能和我讲讲哪些?”

“回大人,就属下所知,大人……”这回来了,他想,终于应该是实情了吧,“……基础是上好的建筑碎石上浇筑砂砾?”

钱景这是在把自己当做十足的大笨蛋吗?

“钱景,”于可远有些严厉了,“我想你明白我说的是有关银子的方面。”

于是他又闲扯到朝廷和李氏朝鲜的一些合约上面,还有通常的一些交易,还有种种没用的废话,于可远立刻打断了他。

“那是什么,”于可远质问,“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事情?”

“大人,您指什么?具体地讲?”这是他闪烁其词的回答。

在一种极度困惑、恐慌和愤怒,几乎要歇斯底里的情况下,于可远仍然在试图解释。

“我不知道,就是说……有些事情我并不知道全部,因而我还找不到合适的问题来为。因为我不知道我该问你什么,我不知道但你却知道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说给我听!”

钱景仍然在那里装无辜。

“大人,”他说,“属下不知道您不知道什么,那有可能是任何事情。”

“但是!”于可远斩钉截铁地问,坚持地问,“你有事情在瞒着我,不是吗?”

钱景竟然破天荒地点头了。

“什么事?”

于可远这时候已经快要爆发了!虽然这件事在陈洪和高拱的三言两语间达成了一种默契的交易,但最致命的是徐阶,他到底会不会小事化了,这件事一旦曝光出来,自己就是首当其冲的那一个。望着钱景屈尊附就地对着自己小,真是让人无法忍受。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是要心平气和地思考。

一个前提,钱景和自己明明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不可能脱离自己去追求名和利。而他现在如此狂傲地蔑视自己,无非是担心也如自己一样,成为弃子,成为那个被踢出来背黑锅的人。说到底,钱景哪怕什么事情都不做,也不愿意做错事。再不济他还能在翰林院混口饭吃,是个极度守成之人。

也就是怠政。

他竟然还说,他自己的工作就是保护于可远不受日复一日的大量无关的信息干扰。

这不是于可远要寻求的答案。他站起身,做出最后一次尝试来解释他的问题——以防万一他没有理解。

“听着,钱景,”于可远说,“我知道工部这个项目有些事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而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张余德也知道,但他知道的没有你多。徐阁老高阁老和陈公公都知道。看在老天的份上,这件事恐怕连一些平头百姓都知道。只有站出来在大明王朝百姓面前谈论这件事的这只可怜的老替罪羊的我,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毫不知情!”

钱景只是盯着他,似乎毫不动容。他终究什么都没说。于是于可远试图对他清清楚楚地说出来。

“钱景,”于可远说道,抵抗住想要给他一拳乃至薅头发的冲动,自己的,或者是他的,“能不能回答我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当然可以,大人,这是属下应该做的,”他回答,“什么问题?”

“我不知道!”于可远深吸一口气,“你告诉我我才能问!”

……

今天仿佛过不去了,毁灭就在眼前。

这是从跟钱景的又一次讨论开始的。气氛无疑是冰冷的——杨百芳也在场,要讨论关于对海瑞定罪的事情,这是每一个部衙都会私下里关门讨论的事情。

他如今对讨论定罪海瑞的事情一点兴趣也没有,它与他目前的问题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虽然谈话过程中充斥了“终止那些想要为海瑞请求的想法”和“任人唯亲”和“朋党”相关的话。钱景小声评价称其为“最具想象力的”,张余德将其评价为对文武百官的赞许,这当然是一种另类的赞许。张余德当然还没了解到“最具想象力”是最具嘲讽意味的一种批评词汇了。

杨百芳的想法是集翰林院全体臣工,一致上疏请内阁司礼监定海瑞死罪,以此来凸显他们与君父一条心,当然这受到了其他人的坚决反对,大家都知道杨柏芳是个什么德行,简而言之是和钱景一样的德行,阿谀奉承,谄媚圣上,不出错就不会有错的那类人。

“为圣上进言,为百官进言,为我大明朝千秋万代进言,治海瑞之罪,而不是那些老交情、混水摸鱼的朋党之流,还有那些你侬我侬搞利益交换的人。”杨百芳的语言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他惯有的魅力。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好方案,他还建议翰林院全体员工每人都出一篇论海瑞罪疏。

“这当然是很新颖的提议。”另一位翰林院侍讲学士评论说。“新颖”——这是另一种否决词。

当这并不影响杨百芳继续阐述他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全体官员上疏论海瑞罪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还必须论海瑞一个死罪——秋后处斩。很难说,这个杨百芳背后的人到底是不是陈洪,否则他怎么能如此坚定不移地和陈洪站在一条战线上?

这样一想,于可远又正襟危坐了,难道自己这位顶头上司是陈洪的人?

只是,他很少听见过这样的废话。

“杨大人真是为国为君啊。”张余德不无嘲讽地说。为国为君,就是缺了一个为民,这是在说杨百芳德行有亏。

“但他是个出色的上司。”钱景说。

“更是个无知的小丑。”张余德不屑道。

“尽管如此,”钱景朝着于可远瞅瞅,意味深长道,“还是个出色的上司。”

这次讨论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因而暂时终止了。随后钱景说,“大人,在您决定是否为海瑞上论罪疏之前,属下有件东西,您应该看一下。”

他拿出一份部衙里的档案。

封面上写的是“工部-李氏朝鲜-密”。为什么是密?于可远打开它。

他明白了为什么。

高拱,他的恩师,他背后倚靠的人,向李氏朝鲜借了五百万两白银,却只身负一百万两白银的欠条。而缺掉的四百万两白银,如今就快要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摧毁这个本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工程。

于可远目瞪口呆。

绝对目瞪口呆。

他想不通为何这样绝密的事情,会出现在翰林院的档案,而不是司礼监,不是户部,不是内阁!

他问钱景为什么这事一点都没让他知道,而他则白痴一般地唠叨说他如何深切地意识到于可远肩膀上的沉重负担。对于可远来讲,这些天他已经使这些负担沉重了不少。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钱景有气无力地说,“它会是所有茶馆酒楼的谈资,一场惊人的公开的丑闻,一场绝对的灾难。”

“骇人听闻!”张余德加了一句。他总是喜欢这么安慰人。

但是有那么片刻,钱景给了他一线希望——或许是他所以为的希望,“大人,您要挺住!”他抓起那份秘密档案,“您看,这个档案的日期是在您赴任翰林院之前,您是清白的!”

“然而不幸的是,”于可远小声嘀咕,“我还是参与到这个差事里来了,任人唯亲,或者说是暗通款曲的嫌疑人,即便我做没做,都会归在我的身上。”

钱景打断他:“大人,可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不是您的责任。”

“确实如此,”张余德又开始他特殊的安慰人的技巧,“但在朝廷里,在您这个位置上,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有人做出牺牲——就连严嵩严世藩那种。当前有狼后有虎的时候……是不是这个情况,大人?”

于可远说不出话。

张余德没有被吓住,“当然,充分的争辩是有必要的。”

“这样……”钱景露出极为伪善又无奈的表情,“软弱之人或许会设法脱身。但对大人来说,目前最体面的做法只有一种。正如大人您清楚的那样。”

他悲伤地望着于可远,再次摇摇头。

于可远觉得,忽然有一种奇怪的幻觉,好像是在出席自己的葬礼,在听这两个人追悼自己。

“你不觉得张余德的话可能有些道理吗?”于可远问道,决心奋战到底。

“是的,”钱景说,“除非没有那次例会,听说上次……”

“没有论出个结果。”于可远打断他。

“那下一次……”

“今天。”

“……今天,”钱景接着说,“您要再次参加,说明职务繁忙,只好将这件事完全推给其他同僚,但又有谁会接手这样的烫手山芋呢?”

他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看着。

然后张余德冲出去想打听一下例会再次召开的时间。

于可远喊了一声,“张余德,找到他们,延缓例会召开。”

钱景惊愕地说,“张大人,我祝您好运。只是……呃,您知道司礼监出来的公公的脾气。这事是有陈公公参与的。”

“是的。”于可远点头,“但想必处于这种情况,一场危机,一个非常时刻,一桩丑闻……”

“是的,”钱景点点头,在这一刻,他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也真正地将某些东西归顺在于可远身上,“如果张大人就这样过去说,恐怕某些人会把例会召开的时间提前。然后直指核心,向您发难。”

“我会命令他们取消。”于可远说,坚定的说。

“大人您企图插手司礼监事务,这可是大忌。”钱景阴郁地想到了这一个可能。

于可远当然能明白他的意思,但他确实误解这层含义了。问题到如今,已经没有再举行例会的意义。众所周知,那位工部左侍郎和主持召开例会的人,要么是徐阶的人,要么是陈洪的人。陈洪虽然和高拱达成了这一默契,但握在谭纶手里的密函并没消失,只是说双方互相有把柄握在彼此手里,这是一道摆明了的底牌,虽然可以不出,却能拿出来威慑对方。而威慑的对象当然不能是高拱本人,作为他的弟子,这时便理应要为他献身。

所以,即便召开例会,也一定是这群人全力配合自己,为他排除万难,让他继续进行工部差事的文书工作。他现在也终于明白,这文书工作在这件事上是多么致命的了,也唯有文书工作,才能同时接触到双方最深的秘密。

这时张余德回来了,他说翰林院的某些大人正在说着那些可怕的事情。关于李氏朝鲜那五百万两白银不翼而飞的事情,关于于可远对工部差事有如何强烈的个人兴趣,还有这如何成为内阁正在从事的一切行为的象征——乃至引申到了国库为何空虚、严党倒台之后为何反而不如倒台之前,屎盆子接连扣在了以高拱为首的这一派系的官员身上。

于可远制止了张余德,完全听不下去。

张余德和钱景心灰意冷地默默对视着。

于可远等着,但没有人说话。

最终,还是于可远说了。

“钱景,”他平静地问,“你为何要和我说这些话?”

“大人,这是无奈之举……”他又装出那副“我不过是一介小小修撰”的态度,“属下只能提建议,属下的确提了,还提了最强烈的建议。但当一个建议者的建议被忽略的时候……”

他的声音越来越弱,很明显能感觉到他还保留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没让他知道。

其实于可远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也有了想法,这时不仅仅是想听旁人的建议,也是想看看钱景这个人的智慧到底怎样。

“现在提吧。”于可远冷冷地说。

“当然,大人。”他想了一下,“正如大人所言,阻止例会召开,其实结果如何已经没有悬念,无非是要不要重复一遍没用的步骤,只要大人您亮出他们想要的态度,这些人就不会为难您。接下来就看您的决心了。譬如您决心要接下此事。”看书喇

接下此事!

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原来钱景也是这样想的!

“是的,您如今的处境,已经是两面不讨好。一面想陷你于死地,一面是您将不该现在暴露的事情提前暴露出来,导致您的上司出现危机。便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依属下的意思,彻底解决掉高阁老的疑惑,而解决的关键便在司礼监,能让徐阁老那头的人闭嘴,这件事也就成了。”

钱景解释说,偶尔利用一下他们的敌人对自己有好处。这便是一个政治家,尤其是文官该有的风度。

张余德似乎没有被这个观点打动,他吵啊吵的,说太危险了,直到最后于可远只好叫他闭嘴。

于可远问钱景,还有谁知道关于这份可恶的工部项目的秘密文件?只有杨百芳,而事实上,原本钱景是不应该知道的,但赖于某些人的推波助澜,杨百芳使了一些手段,让这份密函“一不小心”暴露在钱景面前。

起初钱景是拒绝的,只当做没看到。因而才有之前那番暗里暗示的话,却不肯直言。眼见着于可远要滑入深渊,惊恐自己无法善后,又受到杨百芳的威胁,便只好摊牌。

他这一摊牌,便注定今后只能跟于可远一条船,更是一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