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160章 又一处地块姓文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官兵退走了,文启东也就不再关注官府方面的动静,专心修建海边的流民安置大营。

现在,来海边干活挣口饭吃的村民,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多名,这个人数还不是固定的,因为每天都还有附近的村民过来。

就现在的人数,加上一二千名的海盗,已经有近二万人聚集在海边干活。

之所以短时间内来了这么多人,是因为周边的府县,像是北边不远的山东琅邪府和东边的徐州府,南边的海州府,这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寒冬腊月,周围村民的日子难熬,冬季对衣单无粮的农户来说,那就是在过鬼门关,每年的冬季,都有很多人挺不过去,在饥寒中死去。

如今有了干活就能吃好喝好的所在,周围的村民,几乎是全家出动涌到海边工地干活,只求能吃上饱饭。

来到工地,家中的壮劳力干土方基建,民妇老人在后勤干着做饭、送水、浆洗等杂务,就连几岁的孩童,也用那干裂的小手,在地上拾一些柴禾杂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

为了保证这近二万人的吃食,文启东把移民船队抽调出了两部分,合适运粮的大船,前往棒子国运粮,不适合出远海的小船,在得到文启东提供的拖网后,专门在附近的海面捕鱼。

明朝的黄海湾,不用出远海,就是近海,随便一网下去,没有几条小船合力,拖网里的海鱼根本就拖不动。

到棒子国运粮的船队,文启东都是让他们先行出发,几天后,文启东感觉船队已经快到半岛海岸了,再动身去和船队会和。

到棒子国运粮,文启东都是不付钱的。

要说不付钱也不对,文启东是先付高价的钱,粮食运走后,再把自己的钱拿回来。

一般都是,文启东先用时一个时辰飞到半岛,选定靠近海岸的一处城镇,找到当地最大的粮商,以两倍的价格购买粮食,还是付现银。

要求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粮食运到码头,等购买的全部粮食运到码头,这时运粮的船队也到了,船队把粮食装走,文启东再回去,把自己购买粮食的钱,再拿回来。

当然,有时可能会顺手多拿一些,谁让文启东对银子不感兴趣,分不清库房的银子,哪些是自己的。

半岛面朝大明的西海岸线几百里长,分布着大小十几座城镇,从近到远的来,每隔几天换一座城镇,可以保证粮食的充足供应。

文启东每次一来一回只需要半天时间,运粮的船队一来一回得好几天,有点太耗时间。

不过,运粮的船队有六十艘大船,平均每船可以装二百石的粮食,一趟下来,就够现在工地上的人吃上一个月了。

对于从棒子国运粮,文启东不打算停,粮食多了,就把多余的粮食储存起来。

首先海边的流民安置基地需要储存一些,大员岛上也得存放一定量的粮食,要不然,前期去岛上的流民如果没有粮食,不能坚持到开完荒,能自给自足之时。

去搞半岛上的粮食,一个是距离近,水运方便,另外就是不让半岛上有余粮供应给后金。

减少半岛上的粮食储备,让半岛变成后金的拖累,而不是一处物质补给基地,也算间接的帮大明一点小忙。

前期搞粮就这样让当地人主动配合,等以后朝鲜的商人不上当配合了,到时就换一个目标,到东瀛倭国去搞粮,文启东打算到时武装个几千人的海盗团伙,专门到倭国去抢粮。

随着来工地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能让来干活的村民度过寒冬,文启东对流民安置营地的建设,不断的升级扩大,只为了让来的人,能一直有活干有饭吃。

原先设定的简易土木安置营,文启东直接改为砖石建筑营地,营地的面积也一扩再扩,由前期几十亩的营地面积,变成了占地上千亩的一座小镇。

看着越来越多,每天管两顿饱饭,就老实干活的村民,文启东对原时空炎黄国,搞基建拉动内需有了一点理解。

有活干,有吃的,就能让绝大部分人,都能老实的、出着苦力的活着啊!。

对于几万人的管理,文启东还是照搬山阳镇那一套,制定出规章制度,给出安置营地的建设图,交给能干的人去实施。

雷山村的老童生王光和,就是文启东这种选人制度下的受益者。

今年四十一岁的王光和,为了科举,耗光了家里的财产,却连一个秀才功名都没考上。

去年底,为了一家人不被饿死,他卖掉了自家最后的两亩薄地。

由于是没人要的山坡旱地,两亩坡地只卖了一两多银子,一家四口人,一两多银子只坚持了一个多月,家里就又断粮了。

寒冬腊月,在家徒四壁破败不堪的家中,一家人望着空空的粮缸,愁眉苦脸不知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为了不让一家人饿死,以前只知道读书的王光和,放下读书人脸面,去求人借贷,到集镇上写春联挣钱。

可世情维艰,他那不多的亲朋好友们,也都是家无余粮,借到的那点钱粮,不够吃上几顿饱饭。

到集镇上写春联,集镇上,那些秀才们的摊位都是生意冷清,他一个童生,那里还会有生意。

一家人捱到过完年,彻底的断炊了,连着饿了二日后,王童生在家里小儿饥饿的小声呜咽中,走出家门,茫然地游荡在冬日荒凉的大路上,不知到哪里才能寻到吃食。

就在他绝望之时,海边来了海盗,能给人饱饭吃的海盗。

在一家人饿死和给海盗干活之间,王童生选择了给海盗干活,还是一家人都来给海盗干活。

王童生对考八股文没有天赋,但对数字却很感兴趣,只几天的时间,就在一众选拔的读书识字人中脱颖而出。

文启东给出的各种管理表格,王童生不但能很快学会,还能按规定处理的条理分明。

于是,王光和这个被八股考场淘汰的废材,到了文启东的流民安置营,就变成了正适用的人才。

昔日的废材老书生,大半个月后,就成了几万人干活工地的王总管,成了总管,就不单是干活混两顿饱饭了,还有了薪酬收入,一家人也住进了第一批盖好房子里。

整个流民安置建设营地,和王童生近似的还有几十人,这些人,虽说大多连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县试都没通过,可也都是读过十年以上四书五经的读书人。

只要不是读书读傻了的,在大营建筑工地上,都能找到轻松的活计,负责一处处需要书写和计算的大小管事岗位。

整个工地,除了读书人能担任有薪酬的管事工作,那些技艺精湛,有一定经验的各种工匠,也能担任管事,获得薪酬。

这些大匠们,都是负责各自领域的物品制作,一如山阳镇,大匠负责全面,中层工匠负责各自的窑口或作坊。

一座占地上千亩的流民收治居住区,不是单纯的盖些房子就行了,还需要一些分门别类的收治场所。

像是流民的清洗区,就需要特殊的设计和建造,入口和出口要规划的合理,使用时,不会造成人员拥堵,而且还要建造两处,男女是要分开的。

还有疫病隔离区,这个要独立于居住区外,要建造的便于管理和医治,尽量避免病人的交叉感染。

好在这些规划比较简单,文启东在资料库中,找些规划图做参考,再结合现在的地形,用智脑一合成,一份合理的规划建设图就设计好了。

文启东选择的安置营地位置,在海州府赣榆县的北面,处于王河河口,紧挨着山东地界,这里在明末时还是一片滩涂荒地。

占据这些荒地,文启东没有像在修武县那样,还找当地衙门去购买,而是直接就圈占了。

原先只是占了海边的滩涂荒地,随着摊子铺的越来越大,方园一两公里的地面都变成大工地。

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就占了一些海边的田地。

对于这些田地主人,文启东没有打听是谁的,大手一挥就占了,左右不过是一些官绅豪强的土地,占了又能如何,大半个月了,也没见哪个不开眼的来抗议。

由于安置营地的扩大,营地内的建筑物规制升级和增加,需要的物料也是越来越多。

像是石灰、木炭、木材等这些建筑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附近已经不能提供,只好向外寻找。

由于南边的海州府境内,没有无主的矿山,还都是平原,就只好到北面的琅邪境内去寻找。

为了获取建造营地矿石物料,文启东专门到琅邪境内转了两趟。

第一趟是到临近赣榆县的丘陵区边缘,找到了一些小矿,并派出村民去开采。

再一次过去,那就是去杀人的。

文启东在荒山中找到的那些小矿脉,不过才开采几天,就有人来宣布主权了,还把在矿上干活的村民打伤赶走。

最过分的是一处小铁矿,直接被一股山匪霸占了,在矿上干活的村民,也变成了山匪的苦力,矿上的工具和粮食,被山匪抢到了自己的老巢。

得到消息,文启东就又去转了一圈。

耗费了一天的时间,文启东在琅邪境内,打断了两户官绅家里,二十多名管事家仆们的狗腿,指使的主谋家主,也没逃脱断手的命运。

文启东还对被自己打断手的官绅进行了警告道:“如果胆敢再起贪心伸手,本道爷就取了尔等的狗命……。”

对那一处山匪,文启东在清理了矿上的匪徒后,又用了五枚大威力的电浆雷,以梅花绽开之势,直接炸平了匪盗们的山寨。

效果很好,几个小矿周围的官绅豪强们,占山为王的山寨好汉们,短时间内,没有了再伸手的举动。

只有那两家被断了手的官绅,不但告到了县衙府衙,以及山东省府衙门,还向海州府递了贴子,要这些衙门为自己主持公道,缉拿文启东这个占人矿产,伤人性命的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