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梁空燕 > 第121章 一网打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百年以前曾出现三国鼎立的现象,其中梁国在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改革以后,诞生了一支起义军队。这只军队听命于当时的应宗王,应宗王手下有一个世代效忠的门生氏族。

这个氏族姓王,曾跟随先帝平定西北,又辅佐当?今?圣?上,尽心尽力。圣上逃亡后,应宗王不愿离开自己的故土,王氏一族因此留在梁国,帮助应宗王。

王氏中有一个叫做王弋的人,谋略极其出众,侯爷受其帮助屡屡得偿所愿,便向远在南方的圣上寄信,请封王氏为文侯,圣上并不理会这些只让应宗王自行决定。

成为酆文侯以后,王弋成功的发展了一批专属于自己的势力,而后趁着两国交战一举拿下两国战场的制高点,取得主动权后歼灭梁国赵国。

仅存的那个国家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臣服。

至此,三国分崩离析。

王弋登基后,立国号为酆,改年号开耀,原配钟氏由于身子虚弱早逝,故追封孝章皇后。其余妾室依照后宫妃阶进行册封,其子嗣成年者出宫开府别住,未成年者一律居于宫中鄞园。

随后,册立文武百官,提拔心腹,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开耀三年,着人着《开耀律例》及《开耀征要》,并命史官撰写《南朝圣治》至今。

开耀五年,下令敕令罢免所有的员外、试、检校官,颁布《整饬吏治诏》,每年委派按察使进行考察,作为改转升降的依据。

开耀四十一年,八十七岁的王弋于乾坤殿驾崩,谥号。九子王翰继位,改年号武德,迎娶司空钟氏的嫡次女钟婉言为后。钟氏一族凭借家中出了两任皇后,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显赫大族。

王翰在位二十六年,延续了其父的仁政,并进一步改革,在他三十九岁那年开创了科考制度,以此提拔各路人才。

然王翰喜武恶文,故而朝中武将居多,武德十五年险些爆发政变,幸而王翰三子王彰力压群臣。在政变还未成型之际,便将其扼杀在襁褓之中,此次事件之后,王彰被册为太子,入主东宫。

武德二十六年,七十二岁的王翰于避暑别庄驾崩,谥号武,传位太子王彰。

王彰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崇文抑武,进一步完善了科考制度。其在位仅十二年,驾崩时年仅四十三岁,令人惋惜。

但由于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延续了武帝时候的盛况,所以又与武帝并称“文武盛世”。

文帝驾崩时,太子王赢仅十二岁,而其他皇子最大的是仍住在鄞园的二皇子,已有二十三岁,据说先帝一直有意让二皇子继位,奈何突然驾崩不曾废太子。

朝中分为两派,有说太子继位天经地义,也有说二皇子文武全才,较之太子更佳。文后力排众议将太子推上皇位,改年号永徽,并命人在朝堂上加珠帘座椅以便听政。

文后一面扶持新帝,一面抗衡众臣直至王赢十八岁,文后征求其意见是否更改年号。王赢自认文后对他助益颇多,选择沿用永徽不做更改,此后,文后交出所有退居怡心殿颐养天年。

永徽八年,王赢二十岁时,虽政绩斐然,立下种种政策也都让酆朝日益强大,可就是不曾立后,就连一个妃子也没有。每日上朝都有臣子上谏立后,然都被驳回。

永徽十年,王爷二十二岁,终于迎娶开国郡公方老的嫡长女为后,帝后琴瑟和鸣朝臣也就不再进谏。然好景不长,皇后身子弱,不过两年便因病去世,帝悲痛万分,尊谥号昭德仁皇后。

永徽十四年,帝已二十有六仍旧膝下无子,故下旨选秀,命八品以上官员家中有意入宫的适龄女子前往横京进行采选。

【魏】

《后梁传·魏录·序章》:“魏宗继位,定都横京,推行变法,重刑弱民,抑商禁旅。十年间,魏人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皆“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闻战则喜,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魏建国至今三百七十二年,历经十五位皇帝,周煜为魏第十六位皇帝。十六登基,至今已有十年,后宫虽佳人众多,然子嗣极少。

在大魏,男子的唯一出路就是上战场,浴血杀敌多得军功。如果你有满腹经纶,想要入朝为官,除非达官显贵的推荐信。否则,终其一生,你最高也就是个五品小官,没有上升空间。

(周煜在登基以后,一直都致力于改变这一现象,但由于此事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数年下来依旧效果不大。)

大魏女子大多在家相夫教子,也有极个别成为教书先生,但仅仅是极个别,同样也仅仅只是教书先生。

还有一部分女子会因为花将军的传说,偷偷上战场,大多结局落魄。但也有极个别女子,在边关做出一番卓越贡献,最出名的就是第三任皇帝的妹妹靖安长公主。

【南理】

《魏书·南理录》:“南理聚于荒漠草原,曾随北翼扰魏境,北翼亡,南理对魏俯首并每年上供奇珍异宝。”

南理以国师为尊,由国师与上天对话,选出大王、圣女、祭司等人,南理两级分化非常严重,上层社会的人拥有大量的牲畜、财物、权利,而下层社会的人只能辛苦劳作,用农作物和税收交换相对和平富足的生活。

现任王上:姬友(掌握最高权力,但受制于国师)

现任圣女:铃木凉

现任祭司:巴特尔

【诸燕】

《梁策·诸燕》:“诸燕西去梁京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王宫壮丽,焕若神居,诸燕人人擅乐舞,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

梁帝曾派节度使多次出使诸燕,后又率军入驻,使诸燕彻底臣服于梁。随后,梁帝与诸燕国主商议,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此后,诸燕的农作物胡麻、石榴、葡萄等相继传入大梁,各类珍稀绸缎珍宝也源源不断的流入大梁。

梁帝的孙女上庆公主曾奉命前往诸燕和亲,诸燕将之奉为座上宾,虽远离家国人生地不熟,然勉强算是一生平安富贵,未曾有过任何颠沛。

【北都】

《后梁传·北都异闻录·序章》:“北都北去梁京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二里,南至衡山,北接春海,大小七十余城。土宜稻麦,有各色美酒,多善马。其人皆深目多须,男子大多身长六尺有余。”

(借鉴大宛)北都久闻大梁富饶,欲通不得,故见使臣来访,深表欢迎。然梁太宗听说北都出产好马,便命使臣携带千金换取。然因种种原因,双方起了冲突,北都斩杀梁使,太宗大怒,下令出兵攻打北都。经过长达两年的打杀,北都皇室分崩离析,贵族另推国主,此后北都彻底服属大梁。